关于感恩的心理学理论依据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1:07:43
求助:关于感恩的心理学理论依据?或者从心理学角度怎样去解释感恩?
谢谢!!!急!急!急!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的一生,都是在创伤中成长的。也就是说,我们的人生,是一个不停经历创伤的过程。
  所谓的创伤,有肉体上的创伤和心灵上的创伤两种,而心理学上所指的创伤,是心灵的创伤。
  肉体上的创伤,是直接的伤害,比如摔伤或是切伤或是因病而动的手术,这样的伤害,肉眼可见,或见血或是以其它的方式直接表达伤害的效果。这样的伤害,最痛之时在于受到伤害之时,伤口斑斑,但是,这样的痛,是可以叫出口或是通过药物的帮助而减少疼痛的,痛你可以叫出来,然后得到理解和关怀,同时也可以借助药物,止痛或是减少疼痛。渡过了伤害初期,慢慢伤口就会复原,再脆弱的人,也会随着伤口的复原,而慢慢忘了痛。直至有一天,那疼痛只留下一个伤痕,没有痛意。面对这条身体创伤所留下的伤痕,除非是影响了容貌的重大伤口,否则是很少人会总是记得这条伤痕曾经的痛的,当然,因何而伤,总是能记起的。也就是说,肉体上的伤,因伤的复原,痛感也会消失。
  而心灵上的伤,却是永远也不可平复的。心灵上的伤,不可平复抚平,只可转化。
  因为一直都接近心理学,现在更是在学习,接触过一些案例,更是感叹于这一点。
  爱的蜜糖水
  有一对姐妹,姐姐乖巧温顺,妹妹娇憨可爱,父母因为妹妹较小,所以对妹妹一直较为疼爱,而对姐姐不太在意(或是说关心不够),面对万千宠爱在一身的妹妹,姐姐总是感到有被世界遗弃的自怜感。温顺的姐姐一直克制着没有表示她因这样的环境而引起的心中的不平感和自卑感,而她的这些感觉,却是因一杯蜜糖水爆发于多年后。
  小时候,她的母亲每天总是会泡一杯加了朱古力味的蜜糖水给她妹妹喝,因为希望她美丽的妹妹拥有美好的皮肤。而她偏心的母亲,从来都忘了她也期望那杯充满爱的蜜糖水,任由她充满渴望的眼睛一次次地黯然。有一次她忍不住问妹妹要了一口喝,竟然得到母亲狠狠的责怪,说她不让着妹妹,和妹妹争东西。于是,在她的心里,一直缺少一杯爱的蜜糖水。
  姐姐长大成年后,自卑而内向,而且性格偏激自私。她有一个习惯,就是每次在看到蜜糖水的时候,总是情绪激动,情不自禁地发脾气。但是有一次她的母亲因病动手术,住院期间,她竟然每天都带一杯蜜糖水给她的母亲,终于被医生警告,但她依然我行我素。有一天,在众人的责怪下,她终于声泪俱下地诉说了心中那个关于蜜糖水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