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晚年的创作思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0:45:08
拜托啦

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ID=22372

  【作者】许传宏

  探讨一个作家为什么写作,就好像去追问“人”为什么活着一样,这是极其简单、又非常复杂的问题。柏拉图在探讨了一番美的根源及其本质之后得出一个结论:美是难的。的确,对于一个作家来说,阅读人生、体验人生、感悟人生之后,对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重新审视与确认可能是激发其创作的动因。然而,情随事迁,当一个人不断调整视角、对世界的打量最终凝结成定势之后,那么,他的“审视与确认”会与原先有着极大的不同。对这种差异性的把握其实也正是柏拉图所谓的“难的”。丁玲在开始从事写作的时候,无非是因为“对一切不满……找不到答案,非常苦闷,想找人倾诉,想呐喊,心里就像要爆发而被紧紧密盖住的火山,于是在无其他任何出路的情况之下,开始写小说”(注:丁玲:《我怎样跟文学结下了“缘分”》。)。那种不平则鸣、倔强挣扎、为抒发自己郁闷情绪而创作的个人化写作心理是可以触摸到的。然而,到了晚年她则一再宣称自己是“人民的代言人”、“人民的吹鼓手”(注:丁玲:《生活、创作、时代灵魂》。),要“为人生、为民族的解放、为国家的独立、为人民的民主、为社会的进步而从事文学写作”(注:丁玲:《我的生平与创作》。)。这种前后迥异的变化是某种意义上的自我背叛还是自我扬弃?丁玲的追求是自我确证还是自我回避、自我保护?抑或另有更深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