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李将军传中的表现手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21:00:41
跪求:史记李将军传中的司马迁是怎样突出李广的特点的

参考一下.......

在《李将军列传》里,司马迁虽然忠实地记录了李广的优点和缺点,但还是能看出他抬李贬卫/霍的倾向。
李广经历的战斗次数不少,可能拿得出手的军功却不多,司马迁写《李将军列传》的时候避开了斩首、俘虏的具体数字,而着重描写李广的个人骑射能力。古代战争小说给我一个感觉:中国古代的文人在评价一个将军时,非常注重他的个人战斗力,好像只要个人战斗力强,就一定是个好将军。选拔武将的时候也是只考察候选人的个人战斗力,而对于其他方面都忽略不计。李广无疑是这些人心目中的好将军,他们不管李广的军功如何,一行情愿的认为将门出身、骑射能力非凡的李广一定比外戚出身、个人战斗力不突出的卫霍(司马迁在评价卫霍的个人战斗力时,只有一句“善骑射”,没说具体“善”到什么程度)更能胜任将军一职。他们把李广没能立功归结为“数奇”,而把卫霍的战功归结为“天幸”。

说司马迁抬李贬卫/霍,还有一个原因。一般来说,一个将军战败被俘,勉强逃脱应该是很丢人的经历吧?司马迁在描写这一段的时候将李广的失败归结为匈奴兵多一笔带过,而生动地描写了李广逃脱时的情景。于是这次被俘不但没有成为李广的丢人经历,反而成了他是名将的论据。相比之下,描写卫霍的战功时,只有几个干巴巴数字,看过之后印象不深。

司马迁采用了一些文学上的技巧,还是忠实于历史的。他还是记载了李广的一些不好的事迹:“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霸陵尉不让他过关本来是按制度办事的典范,他却心胸狭窄,挟怨报复,竟然在国家要用他之时,利用职权将霸陵尉斩了。
“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言而无信,滥杀降卒。不仅不人道,而且有违军事道德。而后世文人就是对此视而不见,却抓住卫青令李广走东道不放。就算这是出于卫青的私心又如何?顶多妨碍了李广封侯,人家霸陵尉可是连命的没有了。

史记。李将军传中的表现手法 史记·李将军列传评语翻译 史记 李将军列传思想内容 请大家帮我找找网上比较准确的《报任安书》、《史记李将军列传》、《史记汲黯列传》的带注释的原文? 史记中的 李将军 列传中 最后描写李广的死是怎么写的? 我要原文!!! 1通过一篇陶渊明的作品分析其诗的特点?2结合李将军列传看史记文学的特点.谢谢 三国战纪的将军印和史记残页到底有什么用啊? 街机游戏三国战记中将军和那张史记的纸有什么用? 西游记的表现手法 诗的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