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三)求助!!越快越好!!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4 14:38:46
全诗表达了作者陶渊明的什么思想?

体会一下全诗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求助!!越快越好!!谢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于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辞官还乡,从此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为诗史上的名作。这里选的是第三首,记晨起至晚于南山为田豆锄草,在辛勤劳作中感受到人生意愿获得满足的欣喜。陶诗字面大多浅显,这一首更是几乎没有什么需要解释的地方。但字面浅而意蕴深是陶诗的一个重要特点,这首诗尤其值得在字面之外作一番探究。

从这里忽然跳开来说俄罗斯的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也许很突兀,但实际上借用他的人生观作为参照来读解陶诗,还是很有意思的。托尔斯泰喜欢在他的小说中安排一个人物作为自己的化身,借以表现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安娜·卡列尼娜》中这样的角色叫“列文”,是一位贵族庄园主,他解放了自己的农奴,并且经常跟他们一起去田间劳动。小说中写到他最初和农民一起割草:

割完一排,又割一排。有长排和短排,草也有好有坏。列文完全失去了时间观念,此时天色是早是晚完全不知道了。他的工作开始发生了一种使他非常高兴的变化。在劳动中竟有这样的时刻,他有时忘记了他在做什么,一切他都觉得轻松自如了,在这样的时候,他那一排就割得差不多和季特(一位农民)的一样整齐出色了。

这里所写的在田间和农民一起劳动的愉悦感受来自托尔斯泰自身的体验。但很显然,劳作对托尔斯泰而言并没有经济价值,同时也不是他日常的生活方式。它真正的意义在哪里呢?托尔斯泰对人生充满怀疑,对贵族社会繁琐而虚伪的风气极端厌烦,而在劳作中,他却可以感受到生命的真实性,感受到肉躯与精神的一致。“使自己脱离劳动是一种罪行”,托尔斯泰如此说道。

还想说到托尔斯泰笔下的涅赫柳多夫。《复活》中的这位男主人公是一个堕落的贵族,有一次他回到姑母的乡下庄园,“瞧着花园,听着”,忽然勾起一番惆怅——

…… 涅赫柳多夫想起很久以前他还很年轻纯洁的时候,他也是在这儿,在磨坊的均匀的流水声中,听着河边那些洗衣棒捶打湿衣服的响声,春风也是照这样吹动他湿润的额头上的头发,吹动那布满刀痕的窗台上放着的一叠纸张,恰好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