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写一篇400字关于<论语>心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9:27:38
谁能帮我写一篇400字关于<论语>心得 需要对论语里的一句话作为论点观点要鲜明语言稍微好点...请大家帮帮忙谢谢了......

于丹语: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我读后眼前一亮,我们过去总是喜欢与他人相比,为什么你我一起参加工作,你今天如此辉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忽视了他人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贡献、肩负的责任、承受的压力。想到他人所得背后的付出,千刀万剐与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这样比起来我的内心就平和多了,怨气自然就少了。你有你的快乐,我有我的开心,知足常乐!

  我们的物质生活显然在提高,但是周围总还有乍富的阶层,总还有让自己不平衡的事物。你要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恕”学会“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那孔子推崇的交友之道又是如何呢?要交益者三友,就是正直的朋友,诚实的朋友,广见博识的朋友。切忌交损者三友,就是谄媚拍马的朋友,两面派的朋友,还有那些夸夸其谈的朋友。这样的朋友可千万不能交,否则我们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其实,通过论语我们更可看到孔子的为人为师,他的以天下人为师。他向博学者求教,向童谣学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学论语更多的学为人之道,做教师的就更要做好人,内心的美、善、博,才能吸引学生,智慧了,就能教好学生。多看自己的内心,设计好自己的生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