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急!!!!评孟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2 08:28:20
单评你对孟子的看法

孟子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散文家,是孔子以后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提出了许多政治观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实行仁政”。

  “实行仁政”有两个主要内容:“耕者九一”和“仕者世禄”。“仁政”大抵是从安民做起,而归之于教化。说的明白点,“仁政”实际上就是“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弟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对的,有些观点和做法在当代都很适用,但也有不合理的,尤其是“耕者九一”的主张。当时,由于铁工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农业生产发展很快,使西周以来的农村公社的经营方式逐渐被建立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个体农户经营方式所代替。而“耕者九一”却违反了这一历史趋势。
  此外,孟子还提出过“民贵君轻”和“得道多助”的思想。我认为这两者十分正确,它们注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通过这两点,我们可以看出,孟子十分清楚人民反抗力量的强大。如果把这个力量用好了,那就是强者,国家的一切都会风调雨顺;但如果没有把它用好,那后果轻则各地人民揭竿而起,国家一片混乱,重则国破家亡.

  在孟子“仁政”学说中,还提出过两个观点:一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二是“为政不难,不得罪于臣室”。这两种观点听起来就不太对劲了。前者过分强调了人的主观精神作用,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本应是相互依存的双方,可孟子却有些“重文轻武”,而且还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说成是“天下的通义”,这就有些荒谬了。后者就更让人觉得有些不合理了。“为政不难,不得罪于臣室”与孟子的“民本思想”似乎是矛盾的,既然以民为贵,那为什么却要不得罪于臣,而不是不得罪于民呢?这让人很难琢磨.

  虽然孟子有些主张是不合理的,或者说是有一定局限性,但可以看出在所有这些中利多余弊,但为什么在当时却得不到彻底执行呢?下来,我要简单谈一谈当时的历史背景。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连年战争,社会动乱,贫富悬殊,暴君暴政与人民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为了称雄和改变国内形势,各国都在寻求变法革新以求富国强兵,进而合纵连横,相互攻伐。《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