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的师爷比封疆大吏的薪酬要高得多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05:45:23
我以前看《雍正王朝》的书时,提到坞思道给田文镜做师爷,薪酬最早是3000两银子,后来好像提高到了8000还是6000两,其他两个师爷好像也有1500以上,里面的皇子每年的固定收入也有4万两,可是李卫又说他一个总督每年的俸禄才不到200两,做个大酒席要花10两银子,清廉的官员经常吃不饱饭。我很奇怪,为什么级别和薪酬是反比,而且相差那么大?好像都算是古代的公务员性质的职务吧。请懂这些的朋友告诉我。谢谢!

你在清代雍正之前想做个清官,那确实有家里饿死人的危险。就算雍正加了养廉银,家里穷的叮当响的清廉官员也有的是。原因之一就是清朝的官俸实在是太低,一品大员一辈子下来要能在京城买个四合院再天天能吃肉就算不错了。这从侧面导致了贪污腐败的愈演愈烈。单王爷一级或者说皇族甚至是八旗的普通百姓每年都有固定的银子可拿,这就是为什么曹雪芹被抄家后还能活得有房住、有酒喝的原因。再从王爷来说年俸4万,动不动还双俸,到时候再来点赏赐,那他请个年薪几千两的师爷的解不是什么大事。

清朝的俸禄制度是分为两个部分的,一个是基本工资,一个是养廉银。在京为官的只有基本工资,一律没有养廉银,雍正即位时正一品官员俸禄为银180两,米180斛,但是雍正年间起,京官支双倍俸银。李卫是总督,即正二品官员。如果是京官,其俸禄即为155两银和155斛米,即使雍正年间起支双俸也很低。
但李卫是地方官,地方官在清朝是有十分优厚的养廉银的。总督一级的官员养廉银最高。江苏,安徽,江西三省总督(即为两江总督)一年俸禄(基本工资+养廉银)为30000两,是总督中最高的。四川总督最少也有13000两。闽浙总督,直隶总督分别为18000,15000两。
由此可见,其实李卫这个总督的俸禄一点也不少,他所说的俸禄不到200两可能是发生在雍正还没实施双倍俸银之前,那时总督基本俸禄确实不到200两,可如果加上养廉银,嘿嘿,李卫的俸禄其实并不比师爷少哦。
本人所讲的这些部分引用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著的康乾盛世历史报告,希望对lz有帮助,^_^

师爷不是官员,而是幕僚,就是官员门下为其出谋划策的门客.
师爷这个词兴起于清朝,特别是雍正年间,当时全国最著名的师爷大部分都是绍兴人,所以称他们为“绍兴师爷”
而这个邬思道就是“绍兴师爷”的鼻祖~
那时候有句话叫“无绍不成衙。”就是说当时的官府绍兴的幕僚师爷最多,都形成派别了,相互勾结,挤兑其他地方的师爷,其势力非常的大。当时的官员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请一位“绍兴师爷”,只有这样才能在腐败的官场上走的远一些。
所以这些师爷们正常收入都非常的高,更别提贪污受贿了,小说《雍正王朝》中坞思道,他的薪水是由雍正负责的,作为首席谋士,区区3000两,又算的了什么?

师爷就相当于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