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法律最简单的题目~~~帮忙吖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2:51:27
1、张某、王某、纪某三人到一加油站玩耍。张某掏出香烟欲抽,王某、纪某忙去制止。张某说,他不相信会引起火灾。遂掏出打火机点燃香烟,并未引起火灾。三人于是也未在意,继续边抽烟边开玩笑。末了,张某将烟蒂随手扔在地上,因地上有油,霎时引起熊熊大火,将加油站化为灰烬。张某这一行为属于(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2、某村村民甲(十九岁)一日邀邻居乙(十一)到小河里洗澡。当时,因前一天下了一场大雨,水流比较急。甲与乙下水后,甲便独自一人向对岸游去。乙一个人在靠岸的水域游。而甲到达对岸后,要求乙也游过去,乙略作思考,便开始向对岸游去。未及河中,乙便被河水冲走。当时甲虽奋力想去挽救,但乙仍被溺死。从本案看甲的行为( )。
A、意外事件 B、故意杀人 C、过失致人死亡 D、不构成犯罪
3、张某系公安人员。一日,他休假便装回家,车上遇劫匪。张某见劫匪有五人,且均持有凶器,便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所以未能站出来制止劫匪的行为,致使多名旅客伤亡且财物被劫。张某的行为属于( )。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不构成犯罪 D、构成犯罪
4、小偷贾某潜入赵某家,窃得财物价值达2万多元。刚出门时,被到赵某家找赵某的赵某的朋友撞见。贾某拔刀将赵某的朋友捅死。贾某的行为构成( )。
A、想象竞合犯 B、牵连犯 C、继续犯 D、吸收犯
5、被告人伍某因妻子肖某与邻居邹某勾搭成奸,遂怀恨在心,寻机杀死两人。某日夜间,伍某在家中将肖某掐死,然后窜至邹某家,意图杀死邹某。然而邹某因有事被朋友约走。伍某在邹某家附近潜伏了一夜,未见邹某回来,遂忿忿回家。就本案而言,伍某的行为属于( )。
A、吸收犯 B、结合犯 C、想象竞合犯 D、连续犯
6、李某向朱某讨债多次未成,遂将朱某骗到家中将其关押半月。李某的行为是( )。
A、连续犯 B、继续犯 C、牵连犯 D、状态犯
7、曹某1999年8月,因诈骗罪被判有期徒刑2年,2001年8月释放。2006年6月,因

1,D

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首先,排除直接故意,张某并没有希望加油站被烧毁,因此,不存在直接故意(希望),其次,排除疏忽大意的过失,张某的言谈中是明知在加油站抽烟有引起火灾,疏忽大意的过失是应当知道而不知,而非明知,因此排除疏忽大意的过失。那么,到底是间接故意(放任)还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呢,两者的最大区别就是行为人是否反对加油站烧毁的结果。显然,三个人均反对加油站被烧毁的结果,因此不属于间接故意。

2,C

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成年甲带未成年乙去河里洗澡,存在先行为的救助义务。在下雨天河水暴涨的时候带未成年人乙在河里洗澡,对于成年人甲而言属于应当预见到有危险的情况,这时即使甲要带乙洗澡,也应当在可以马上救助的范围内洗澡,而甲却自行游到对岸,要求乙也游过来,这时的风险已经进入成年人甲应当预知的范围,属于过失行为。从甲对乙尽力施救的行为上明显可以看出甲对乙的死亡是持反对态度的,因此,绝对不可能是故意杀人。

3,D

属于不作为犯罪。虽然张某已经休假并且便装,但是,根据我国警察法,警察对于犯罪行为具有作为义务,下班的警察仍然具有警察的职务要求。

4,D

属于吸收犯。重罪吸收轻罪。盗窃行为与故意杀人行为之间并不存在牵连关系,因此,不适合定牵连犯。本案的犯罪行为并没有想象竞合问题,也不存在继续状态。

5,D

属于连续犯。 连续犯是指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数次实施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行为。所谓同一的犯罪故意是指数次犯罪行为都在犯罪人的预定计划之中。本案是典型的连续犯。而结合犯危害了数个社会关系,实际触犯数个罪名,本案的罪名均为故意杀人罪,因此排除结合犯。吸收犯是重罪吸收轻罪,行为人的两个行为均为故意杀人罪,只是一个既遂一个未遂,不存在重罪与轻罪之分。本案是数个犯罪行为,因此,肯定不是想象竞合犯。

6,B

非法拘禁是最典型的继续犯。继续犯一般窝赃类罪名、遗弃罪和非法拘禁罪。

7,C

前罪是故意犯罪,后罪是过失犯罪,不构成累犯。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故意犯罪人,在刑罚执行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