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母亲教子有方的文言文或现代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7 17:34:53

听不厌母亲的故事

  家有一老,胜似一宝。春节快到了,第一件大事是把母亲接到我家来过年。
  耄耋老人,犹如一座历史久远、文字依稀、解读不完的丰碑,每一个斑点,每一个符号无不记载着陈旧的,但看不够、听不厌的故事。
  母亲平时寡言少语,尤其在父亲90岁那年无疾而终后,更是鲜有欢笑。不过,一旦儿孙绕膝,缠着请她讲故事时,她的脸上便会显出幸福灿烂的笑容。大概由于我是长子,或是小时候太顽皮之故吧,母亲总喜欢把我这个六十多岁的儿子,当做故事里的主人翁,当着孙辈、曾孙辈的面,讲述我“小时候,一到夏天,经常约几个小伙伴光着屁股偷偷去游泳,大人们知道后,都拿着长竹竿想把孩子赶上岸,突然一个个都不见了,过了好一会,才在对岸的水草丛中露出了一个个小脑袋……”,又说我“小时候很喜欢爬上大树掏鸟蛋,有一次不小心,掉进了人家的水缸”……。孩子们冲着我笑得前俯后仰时,“丰碑”更为光彩夺目,乐不可支。此时,母亲脸上的每一道皱纹分明成了生命凯歌的曲谱,每一个褐斑分明成了长寿基因的光标,每一根白发分明成了人生档案的目录。作为笑料的我,能为合家老小营造幸福和谐的氛围、尽情享受天伦之乐而洋洋自得。母亲的故事,使我回到了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提时代。在母亲的眼中,我永远是孩子;在我的眼中,母亲永远是丰碑。
  我们众多的兄弟姐妹,都是听着母亲的故事长大的。母亲历来爱看小说,看过后,便会有声有色地讲给我们听,什么《家》、《岳飞》、《白蛇传》、《牛郎织女》、《狸猫换太子》、《包龙图审夜堂》等等,使我们从小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当然我们更爱听母亲自己的故事。
  母亲出生在绍兴城内的一家中药店内,外祖父是一位很有名望的“药店倌”兼行中医。抗日战争爆发了,日寇的铁蹄蹂躏绍兴,外祖父不幸惨死在日机的炸弹之下,外婆带着我母亲及舅舅,在兵荒马乱的逃难途中也相继失散。后来,母亲跟着亲戚跑到上海,在其叔叔的帮助下,保荐到一家英国人开的印刷厂里当排版工人。由于母亲勤奋好学、博闻强记、技术精湛,不久便被选调到香港总厂工作。但好景不长,日本侵略者的军舰又把战火烧到了香港,母亲跟着父亲从同胞的尸体中奋力钻出来,拼命爬上一艘国际红十字会的轮船,逃离了香港。在逃难途中,经过千难万险,花了三年时间才回到慈溪老家。每当母亲给孩子们讲完这些悲愤的故事,总忘不了教诲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