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中为什么用了”王”这个称呼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8:00:06
鸿门宴的故事发生时,项羽和刘邦都还没有称王,可是为什么都用了”王”这个称呼
鸿门宴故事发生时项羽为诸侯上将军,刘邦称沛公,都还没有称王,但鸿门宴中却超前称了"王".清代学者张玉绳批评说:"高帝此时尚未为王,何乎于张良三称大王耶?"项羽又为何称项王

呵呵
我给楼上扩充一下
通常大家认为项羽本纪(本纪就是记载“王”级别人物的)是司马迁的报复之作,因为他小弟弟因为政治事件被切了,所以他用刀笔向武帝讨回公道,在史记里面他有明显的褒项贬刘的意思,奇怪的是汉武帝居然没切掉他的脑袋,也没对项羽本纪进行修改(证明,史记事实上有修改的痕迹)说明第一,当时项羽被称王是大家普遍认可的,第二,汉武帝同意项羽为王,欣赏这位英雄

这个称呼完全是作者的喜好,没有什么太深的意义。

比如薛居正的旧唐书里面,对朱温的称呼就是帝。

因为写《史记》的司马迁是汉武帝时候的人。

呵呵。三国志里面写曹操时称他为武帝,然而曹操一辈子没有称帝,是曹丕给追封的。因为在成书的年代曹操已经被尊为帝了,所以要这样写。

这个是同样的道理

兵家胜败事不期,忍辱包羞是男儿。

哈哈,就是传说中的笔误吧.考虑不周所致,没什么大不了的.
至于楼上说的,有些有偏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