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生理病害的分析原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20:07:04

蘑菇生理性病害及防治

蘑菇对环境的反应较为敏感,不良的栽培环境,会使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受阻,产生各种异常现象,导致蘑菇减产、质量降低。蘑菇常见的生理性病害有菌丝徒长、硬开伞、薄皮早开伞或出现地蕾菇、空根白心菇等。现介绍如下:
一、菌丝徒长

症状:菇床覆土调水以后,蘑菇绒毛菌丝会持续不断地往细土表面生长,严重时会形成一种细密的、不透水的菌被,从而推迟出菇时间,降低蘑菇的产量。

发生原因:多是由于土层调水较轻、较快,菇房温度超过22摄氏度、湿度超过90%、通风不良所造成。

预防措施:1、尽量不用气生菌丝生长过于旺盛、过于浓密的菌种。2、覆土后,土层调水不宜过急,喷水应在早、晚天气阴凉时进行,同时加大菇房通风,降低空气相对湿度。3、要立即重新覆土,并适当多喷些水,促使菌丝及时结成子实体,也可在小菇蕾形成之前把覆土表面轻轻耙破,并增加通风量,减少相对湿度。

二、地蕾菇(顶泥菇)

症状:主要出现在出菇初期,子实体着生部位低,通常在培养料内、料表或粗土层下部发生,长大后破土顶泥而出。

发生原因:1、培养料内混有泥土或覆土层干湿不均,当料内温度、湿度和空气条件适宜子实体生长时,就会导致菌丝围绕泥土扭结变粗形成原基。原基分化后向上生长即顶泥而出,若向上条件不适,还会掉头向床下生长形成床底菇。2、粗土调水时间过长,调水后菇房通风过多、菇房温度降低都会抑制菌丝向粗土内生长,促使结菇过早;细土覆盖过迟、过厚,调水不及时,调水过快、过急或调水后通风时间过长,土层湿度不够,菌丝迟迟不上细土,都会压低出菇部位。3、结菇喷水过早、过急或喷水量过大,会抑制土层菌丝向上生长,迫使菌丝在粗土粒之间扭结,从而降低出菇部位,造成出菇稀、结菇部位不正常,地蕾菇增多。

预防措施:1、铺培养料时,应拣净料内混入的土块。2、覆土要均匀,尽量在粗土层尚未形成小菌蕾时覆盖细土。3、土层调水要均匀,并适当通风,调水后要减少通风。4、在土层菌丝培养阶段要控制好菇房温度,防止温度偏低,并保持一定的空气相对湿度(85%左右),促使菌丝向土层内生长,吊高菌丝生长部位,适时适量喷好结菇水,防止结菇早、结菇部位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