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抗战的态度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7:03:42
蒋介石1931年后抗战的态度有那些变化???

他从来都是要抗日的,只是觉得时机未到。对待战争毕竟是要谨慎的。与其打一场败仗还不如韬光养晦积蓄力量。这点日记可以为证的嘛。

千古罪人张学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20多万军队退出东北,日本关东军一枪没放,占领我国东北。1936年西安事变,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蒋介石被迫抗战。1937年7七.七事变,蒋介石开始全面抗战。
1936年以前,蒋是不抵抗政策。1、他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把共产党看成他的主要敌人,集中全部力量镇压共产党。当时,我国是军阀割据,蒋介石还要腾出一部分力量排斥异己,消灭地方军阀。2、对日本则畏敌如虎,没有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勇气。3、国际上没有强大的支持力量。(美国当时是中立态度)。
1936年西安事变以后,蒋介石开始积极抗战。1、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促进了全国抗战局面的形成,在全国人民和共产党的压力下,他不得不抗战。2、阶级矛盾让位与民族矛盾。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民侵华战争。国内矛盾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和日本法西斯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3、日本帝国主义要亡他的国,要灭他的种,他没有别的选择。4、世界反法西斯联合阵线正在形成。美国为了防止日本独霸中国,为了在中国的霸主利益,开始转变态度,宣布不惜一切代价支持中国抗战。

楼上两位,不说谎会死吗?
楼主,不妨就用百度查查1937年庐山会议发表的国民政府《抗战宣言》,读完了就知道老蒋的态度了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奉行不抵抗政策,阻挠军队和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致使东北三省迅速沦丧。日本侵略者又于1932年初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奋起英勇抗击,但是蒋介石屈服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力,同意签订《淞沪停战协定》。以后对于日本帝国主义扩大侵略华北的行径一再妥协退让,又同意签订了屈辱的《塘沽协定》、《何梅协定》。他压制爱国军民的抗御,逼迫冯玉祥取消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蒋介石顽固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在1932年6月对工农红军发动的第四次军事“围剿”。失败后,又于1933年10月进行第五次军事“围剿”。经过一年的鏖战,红军因战略指导的错误而失利,乃离开江西出发长征。蒋又调几十万军队围追堵截,同时对革命根据地继续“清剿”。

蒋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