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货币发展情况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4 21:37:33

唐王朝建立后,较有政治眼光的统治阶级迅速出台了自己的铸币政策。武德四年(621)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确立了国家铸币的法币地位。与此同时,又继承魏晋南北朝时期以绢帛为货币的传统,实行了“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钱即铜钱,帛则是丝织物的总称,包括锦、绣、绫、罗、绢、絁、绮、缣、紬等,实际上是一种以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兼而行之的多元的货币制度。

就货币制度本身而言,存有明显的缺陷:多元的货币形态不但必然会造成其内部复杂多变的比价问题,容易引起货币流通的混乱,而且与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和排他性是相矛盾的。马克思指出:“两个排斥其他一切商品的商品,彼此也是互相排斥的……全部的历史经验总结起来不过是这样:凡是两种商品依法充当价值尺度的地方,事实上总是只有一种商品保持着这种地位……而其实也只有估价过高的那种金属才起着价值尺度。”又说:“价值尺度的职能同价值尺度的二重化是不相容的”。钱帛兼行制乃是多种商品依法充当货币,造成了法币的多样化,其内部的矛盾冲突自然更加剧烈。
参考资料:http://www.studa.net/lishi/060416/15225495.html

经济繁荣,人数量增长很快。从初唐到玄宗时,户翻了一倍还多,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全国户数为380万,到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年)上升为786万户①。宋代经济更盛于唐.对货币的需求进一步扩大。而钱币不足则是这两个朝代出现的共同问题。刘秩在分析唐代钱币购买力提高的原因时说:“夫钱重者,犹人日滋于前,而炉不加于旧。”哒段话的含义是:假定其他条件都不变(如社会商品量、货币流通速度等),人增加,社会的货币使用量也应增加.否则就会导致钱币的趋重。这种基于社会经济重要元素变动的货币理论,是颇为深刻的。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看,“将货币购买力同人数量和货币数量联系起来考虑.在货币理论上是一个新的发展。”③北宋的沈括同样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指出:“今天下生齿岁蕃,公私之用日蔓。以日蔓之费,奉岁蕃之民,钱币不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