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飞来峰》中,“浮云”的寓意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14:22:47

是用来比喻反对变法的保守派。

1实写浮云 2当时的保守势力

飞来峰又名灵鹫峰,高168米。相传东晋咸和初年,印度和尚慧理云游到此,看到这座嶙峋石山,认为很像印度灵鹫峰,说“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出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此后,他就在这里建寺,名灵隐,将寺前石山称飞来峰。

飞来峰在地质构造上属石灰岩,与周围群山迥异。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怪石嵯峨,古树繁茂,且洞壑遍布,传说有72洞,大多已经湮没。

现有的龙泓洞,洞中端坐一尊观世音造像。洞的左面是射旭洞,透过岩顶的石缝能看到一线天光,这就是著名的一线天。在藏六洞可闻淙淙不绝的水声。西侧山上还有呼猿洞,相传是僧人慧理呼唤黑白二猿处。冷泉猿啸曾是钱塘十景之一。

飞来峰西麓有冷泉掩映在绿荫深处,泉水晶莹如玉,在表澈明净的池面上,有一股碗口大的地下泉水喷薄而出,无论溪水涨落,它都喷涌不息,飞珠溅玉,如奏天籁。明代画家沈石田诗云:“湖上风光说灵隐,风光独在冷泉间。”冷泉池畔建有冷泉亭。

飞来峰龙泓洞口有理公塔,一名灵鹫塔,是杭州现存唯一的明塔,用石块砌成,题目 登飞来峰①
作者 王安石
内容 飞来山上千寻塔②,闻说鸡鸣见日升③。

不畏浮云遮望眼④,自缘身在最高层⑤。

说明 这是一首借景言志的好诗。站得高就不怕浮云遮眼,就能看得远。表现了诗人高瞻(zhān)远瞩(zhǔ)、胸怀宽广、不怕困难的豪迈(mài)气概和坚强意志。
注释 ①、飞来峰:今浙江杭州西北灵隐寺有飞来峰,相传东晋时印度和尚慧理曾说,次山很像印度的灵鹫(jiù)山,“不知何时飞来”,因以得名。

②、千寻:寻是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塔很高。

③、闻说:听说。鸡鸣(míng):鸡叫,指天快亮的时候。见日升: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

④、不畏(wèi):不害怕。遮(zhē)望眼:挡住眼睛的视线。

浮云是指困难和棘手的难题."不畏浮云遮望眼"即:不害怕任何的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

原文 :
登飞来峰
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