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了大河的什么方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06:13:36
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的是太阳落下之前那段时间的场景。地点,中国西北部。

为什么有“孤烟直”的景象哪?那是因为,大地白天吸收阳光的热量,逐渐升温,热量从空气向地面传导,到了夜晚,空气温度降低,反过来地面向空气中传导热量。

傍晚时分,准确的说,太阳落下之前的一个小时左右,空气温度与地面温度相同,热量没有传导过程,空气的水平流动降低到最小程度,只有高度不同产生的温度差,所以炊烟袅袅,扶摇直上,产生“孤烟直”的景观。这在气象学上称为“大气温度梯度为零时刻”,有的行业叫做逆转点。

至于“长河落日圆”,与空气、光线折射关联,不用进一步解释了。

“长河落日圆”描绘的场景:一条大河(黄河)在夕阳下静静的流淌,从天边到眼前,太阳即将落入远处的黄河之中,又大又圆,仿佛对人们的眷恋,不忍离别。寄托了游荡在大漠的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