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社会分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6 17:06:02

社会分工与理性化,这对看起来并无任何交集的范畴,似乎并不应当放在一起来论述。一个是社会唯使派大师涂尔干的牛刀小试之处,另一个是社会唯名派鼻祖马克斯 韦伯所重点阐释的理论。但当你把二者放于机械化大生产的背景下加以考察时,你会发现他们二者最终不过是殊途同归。流水作业处处体现着高效性,可预见性,可计量性以及控制性——而这些是理性化实现的中心原则。而流水线作业则是目前社会分工发展的最高形式。社会分工不断发展的过程,其实也就是社会不断理性化的过程。你看,两位学界伟人看似毫不相关的理论就这样简单而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地学术图景,将会迸发出多么巨大的解释力呢!然而令人遗憾地是以前并没有人尝试着这样去做。
既然打算把二者加以综合利用,那么就很有必要对其进行考察,并给出结合的形式。
《社会分工论》发表于1893年,是涂尔干为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所提交的论文。在书中涂尔干既提出了“社会团结”,“集体意识”,“功能”,“社会容量”以及“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这些后来一直为社会学界所沿用的概念,也通过对“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环节社会”与“有机社会”以及“压制制裁”与“恢复制裁”的纵向二元划分,探讨了历史演进的基本规律。涂尔干将其研究分为三部分:“首先,我们要考察劳动分工的功能,既与之相应的社会需要。其次,我们要确定分工得以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最后……我们就要把它主要的反常形式划分出来,避免与正常形式相混淆。”
劳动分工的最大作用,并不在于功能以这种分化提高了生产率,而在于这些功能彼此紧密的结合。……分工的作用并不仅限于改变和完善现有的社会,而是使社会成为可能。这就是涂尔干展开论述的一个基本立脚点。接下来,他重点论述了有机团结和机械团结。机械团结是这样一种社会联结纽带,它通过强烈的集体意识将同质性的个体结合在一起;而有机团结是一种建立在社会成员异质性和相互依赖基础上的社会连接纽带。而劳动分工至少产生了两方面的社会后果:首先,为个人意识和个性的发展提供了间隙,削弱了集体意识;其次,造成了社会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在涂尔干看来,正是这两方面的后果为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转化提供了条件。因此,在一般意义上,涂尔干认为正常的社会分工不仅不会破坏,反而会加强人们之间的联系,从而为有机团结取代机械团结提供了条件,为社会类型的过渡提供了基础。但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