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三公的职责和权力有什么不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1 11:31:07
古三公:太保.太傅和太师
古三公的职责和权力有什么不同?
顺便说说丞相与宰相的不同之处

一、太师是朝廷元老,但没有实职。只是德高望重
太傅是太子的老师,
太保与少师太保,都是和和太子亲近的人,一般比如和太子同读,或指导太子的。
史部通典职官典》里记载:太师,古官。殷纣时,箕子为之。太傅,古官。傅,傅之德义也。 周成王时,毕公为太傅。太保,古官。殷太甲时,伊尹为太保。
二、还有说法:
太师,太傅,太保,都是东宫官职,均负责教习太子。
太师教文,太傅教武,太保保护其安全。少师,少傅,少保均是他们的副职
古代不少人的太子太保等头衔只是一个荣誉称号,并不是真的给太子上课(比如刘墉),有的皇帝根本就没太子,也封别人做太子太保。有的皇帝还是小孩,就封别人做太子太保。
三、宰相与丞相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联称,始见於《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他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

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

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左丞相”,宦官担任宰相职务的称为“中丞相”。

汉朝与秦朝相仿,只是如果称为相国的话地位更高一些,并以御史大夫为副职。汉武帝时,起用儒生当丞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而政务中心则转到了内廷。宰相的职权逐渐转移到了尚书台长官的手中。汉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由司徒、司空、太尉共同执政。汉献帝时,复置丞相,由曹操担任。

魏晋南北朝时,丞相或相国多为权臣自命,成为了一种篡位夺权的手段。南北朝制度多变,皇帝所与议论政事或委以机密者,即是宰相,官名有中书监、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或将军。其位最尊、权最大者则为录尚书事。

隋朝定三省制,三省长官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都是宰相。
唐改内史省为中书省,内史令为中书令,纳言为侍中。唐高宗后,只有加“同中书门下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