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州”的由来 变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2 14:07:00

●楚州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楚州先后属吴、越、楚等诸侯国。秦统一后建淮阴县,楚州部分地区属淮阴县。楚汉之际,属项羽西楚。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封韩信为楚王,楚州属楚王国。同年,贬韩信为淮阴侯,封刘缠为射阳侯,楚州分属二侯国。十一年,淮阴侯国降为县。西汉惠帝三年(前192年),射阳侯国为县。元狩六年(前117年),置临淮郡,淮阴、射阳县属临淮郡。王莽称制,改射阳为临淮亭,淮阴为嘉信。东汉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封皇子刘荆为山阳公(治白马湖北),山阳之名始见。东汉末年,广陵郡移治射阳。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广陵、临淮2郡改为临淮、广陵、山阳等5郡,山阳郡治所在山阳县。时射阳与山阳并存,分属临淮、山阳2郡。萧齐时,阳平郡寄治山阳。南齐永明七年(489年),割山阳官渎(邗沟)以西300户置寿张县,割直渎(盱眙禹王河)、破釜塘以东淮阴镇下流杂100户置淮安县,淮安县之名始见。两县属原先寄治山阳的东平郡。隋开皇三年(583年),置楚州,治淮阴。十二年,移楚州治山阳县,州旋废。隋大业(605~618年)初,去淮阴县入山阳县,不久复置。唐武德四年(621年),置东楚州,治山阳县。八年,裁西楚州,东楚州改称楚州,仍治山阳县。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置楚、泗、承州。涟水军镇抚使、淮东安抚制置使、京东河北镇抚大使等均驻节楚州山阳城。绍定元年(1228年),李全火烧楚州城,遂废楚州,升山阳县为淮安军,隶宝应州。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设淮东安抚司于山阳。次年,改为淮东总管府,时县境设有山阳、淮安、淮阴、新城4县。二十年,改总管府为淮安府路,并淮安、新城、淮阴3县入山阳县。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置淮安府,治山阳。清雍正九年(1731年),析淮安府山阳、盐城2县地置阜宁县。民国元年(1921年),淮安府裁撤。3年,山阳县改称淮安县。抗日战争时期,楚州分属两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运西地区属民国29年8月成立的淮宝县抗日民主政府,运东地区属民国29年10月成立的淮安县抗日民主政府。民国35年2月,淮城市由淮安县划出,为苏皖等五行政区直辖市;9月,淮城市又并入淮安县。民国37年12月,淮城等二次解放,与清江市合组成立两淮市。次年3月,裁两淮市,淮城区仍属淮安县。1950年3月,淮宝县裁撤,其部分辖地归淮安。时淮安属盐城专区。1954年8月,淮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