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因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7:49:59
4、 论述题的写作规则:
——几句话点题;
——几点依据,用来证明论点;
——以“综上所述”、“总而言之”等引出几句话做为结论
400字左右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是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两个环节,既相互衔接又相互矛盾。传统文化是昨天文化创造活动的积淀,是能影响后人的文化成果。现代化则是当前历史进程的目标,两者既有区别,又有必然的联系。对待传统文化采取国粹主义的态度或民族虚无主义的态度都是偏颇的。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积累的文明成果。它或者表现于物质载体,如建筑、雕塑、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或者表现于语言文字;或者表现于抽象的性格、能力、民族心态、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标准;或者表现于各种知识信息的积累、贮存。总之,传统文化是在历史进程中积累起来流传下去,在流传中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文化积淀。人们今天的创造活动,明天就会积淀在历史的长河中,在形成新的文化遗存的同时,又以自己的历史存在影响着未来的文明。像石器文化遗存孕育了青铜文化,进而又催生出铁器文化一样。这种互为因果的渐进传承,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客观存在。
  传统文化是不能抹杀的。人类文化没有继承就发展不了。我们每个人都在一定的传统文化中生活、成长。每一个人都是在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哺育下成长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无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以及形成的思维和工作方式,也都会打上传统文化的烙印。在当今世界,已涌现出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结合得很好的例证,这表明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并不是截然对立的。日本、新加坡、韩国比我们更现代化,却比我们更尊重传统文化的作用。日本把儒家思想化为相互协作的群体意识,取得了惊人的进展。众所周知,人类历史是不断发展的。传统只能反映过去,一旦成为传统,它就凝固起来,偏离开日益发展的新生活,有时还会和新生活发生严重的冲突。所以,传统具有巨大的惰性。不管传统文化多么悠久,多么丰富,多么光辉灿烂,多么令人怀恋,却往往会成为民族进步的沉重负担。传统是旧生活的反照,不是新时代放射的光芒。我们对此应有冷静和清醒的认识,既要尊重传统文化,又要摆脱惰性制约。
  传统文化和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两个环节,应理智地把握其区别和衔接。对于传统中阴暗、消极的东西,如专制主义、个人迷信、封建家长制、闭关锁国、践踏知识与人权等,应视为糟粕摒弃。现代化需要发展民主、科学、法制等,这正是传统文化中所缺少的。因此,在肯定传统文化中精华的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其中的糟粕,这样,我们才不会感情用事,才不会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