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原意与比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3 04:44:04
囫囵吞枣原意:_比喻:_
张冠李戴原意:_比喻:_
恍然大悟原意:_
饱经风霜形容:_

囫囵吞枣原意:把枣整个吞咽下去。比喻:学习的时候,没有经过思考就直接接受.
张冠李戴原意: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恍然大悟原意: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理解、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饱经风霜形容:饱:充分;经:经历;风霜:比喻艰难困苦。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

囫囵吞枣 原意:吃枣时不经咀嚼,整个儿吞下肚去。
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张冠李戴 原意: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着。
比喻:弄错了对象。
恍然大悟 原意:一下子忽然明白觉悟过来。
饱经风霜 形容:经历过许许多多的艰难困苦。

囫囵吞枣
囫囵吞枣
拼 音 hú lún tūn zǎo

解 释 囫囵:整个儿,完整的。把枣整个吞咽下去。多指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思考地笼统接受。

出 处 宋·圆悟禅师《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慢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囵吞个枣。”
又作“鹘仑吞枣”,见宋代朱熹《朱文公文集·卷三十九·答许顺之书之三》:“今动不动便先说个本末精粗无二致,正是鹘仑吞枣。”
用 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形容读书不认真

示 例 茅盾《夜读偶记·理想和现实》:“缺乏辨别力的青年,~地读了《红楼梦》,的确会产生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情绪。”

比喻学习上笼统接受,不加分析,不求充分理解。

张冠李戴 ( zhāng guān lǐ dài )

解 释 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出 处 明朝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十二《张公帽赋》:“谚云:‘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示 例 但老船夫却作错了一件事情,把昨晚唱歌人“~”了。(沈从文《边城》十四)
词 目 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