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作为乃小人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13:36:22

君子德行与小人作为

  从周公制礼到《论语》问世,再到孔孟程朱学说的不断继承发展,后人把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哲学演绎成了一部君子言行规范。超越规范而行事,自然也就跨入小人的行列了。

  然而,事情断乎不是楚河汉界。仔细审夺,绝大部分人介乎君子与小人之间,没有明显的分际。按照《论语》、《孟子》的标准,君子必然有德、有才、有见识,处人为事一定要遵循既定的规矩。后人把这个标准放宽了一些,就是在遵守规矩时来一点灵活性,我们把这些东西统一归纳为听招呼、守规矩。小人则必是形象委琐,常干一些鸡鸣狗盗的事情。顺着这个含义推而广之,君子肯定处于被人推崇尊重的地位,说话办事得有远见卓识才行;小人则只有默默无闻,干些为君子做嫁衣的事就行了。照着这个路子思考下去,就把小人归入到“小人物”里边去了。

  说起君子的德行,常常让“小人”感到滋味万端。“君子”坐在装修豪华的办公室里,抽着高级香烟,品着过去帝王才能享用的香茗,面前放着不少“小人”仔细研究,“君子”不屑浏览的材料,还要审视“小人”晋谒时的面部表情是否灿烂。出则华车,居则豪宅,样子确是十分君子。“小人”则须生活简朴,畏首畏尾,赔着十二分的小心,让君子看着顺眼才行。

  事实上,君子与小人的德与才、荣与辱、是与非基本上是搅和在一起的。君子是很会享福的。“君子”要做一件事常常得要几个小人乃至几十个“小人”忙好长时间,拿出完整的计划与实施方案,这些倒没有什么,这是“小人”应该做的。问题是,事情搞好了,当然是“君子”的成绩,“君子”逾发君子了,与“小人”没多少干系;倘若把事情搞砸了,“小人”则一定要承担责任,从此,为“君子”所不齿,越来越“小人”了。这也不奇怪,“小人”已经习惯了。还有更厉害的:“君子”经常想干一些只有小人才屑于做的勾当,或者是去挖一点公家的墙角,或者是去搞一点歪门邪道,“君子”自然是动口不动手了。倘若“君子”满意,“小人”自然会受到青眼相看。至此,“小人”也就沦为真正的小人了。继续往下看,小人一定是不断晋升,慢慢地由小人嘴脸变为君子形象,然后再去发现、罗织和培植新的小人。

  君子的德行如此,往深里考究,其实是有理论渊源的。看过《战国策》和《东周列国志》的人都知道,战国时期有四个著名的君子,谓之曰平原君、孟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