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初二《背影》的参考资料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8 00:45:53
朱自清写的哦
越详细越好!!!!

http://www.ywtd.com.cn/mypage/page2.asp?pgid=54828&pid=35912

清人叶燮在论文学创作时说,天地间万物,都有理、事、情可言,“三者缺一不成物。……譬之一木一草。其能发生者,理也;其既发生,则事也;既发生之后,夭矫滋植,情状万千,咸有自得之趣,则情也。”他认为,作为反映客观生活的文学作品应该是情理交至的。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便是这种情理交至的代表作。

事中含情,是这篇叙事散文的最大特点。如文中写南下奔丧、车上择坐、穿道买橘、别后致书等,事中无不渗透着深厚的感情。尤其是穿道买橘:“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走到铁路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当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就流下来了。”这段叙述,无须深究,这情已感人肺腑了。这是因为这事的本身便饱含着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的忘我之情,这是因为这事本身就是缘情而生的。

事发于情而含情,情生于理则寓理,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我们说父爱子、子念父,这是人之常情,这“人之常情”之“情”便是一种“理”,然而,在分析那些特定环境中所出现的事,由这种特殊的事所抒发的情时,我们便发现其中这种“理”显得尤为突出、尤为重要。如上所举“穿道买橘”一事,其情的确催人泪下,令人鼻酸。但我们的思想还不能停留在这种感情的层面上,而应该想一想:父亲怜爱儿子、儿子眷念父亲,原因何在呢?这里,我们就得从这“事”与“情”中再找出理来:当时,“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事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为了”这里作“因为”解,下同——笔者注)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这一背景在文中出现过两次,足见其重要。祖母的去世,父亲的失业,这在父亲心灵上投上了一层悲凉孤凄的阴影,在这光景惨淡的日子里,儿子便成了他老境中的唯一依靠和感情上的唯一寄托。而为了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