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蜀汉在失街亭一役中的教训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8:16:25
三国演义中蜀汉在失街亭一役中的教训是什么?要是你是蜀军统帅会采取什么策略?
请各位大侠指教一下!
不要摘抄,请大家多谈谈自己的看法,你要是当事人你采取什么策略!

马谡此人与诸葛亮谈了几次,让诸葛亮很看好他,但此人只会纸上谈兵,在加上实战经验少,不听丞相的话,导致街亭一败,诸葛亮派王平去一点用也没有,难道他不知道王平既说不过马谡再加上主帅是马谡而不是王平,所以王平分的兵仅仅是杯水车薪,只保住了马谡的小命,可最后还是被诸葛亮所斩,而魏延为人自负,诸葛亮还派他去守柳城,导致柳城和街亭失守的直接原因,是诸葛亮用人不当!

就是用人要当,别学赵括

反对教条主义。要将客观规律的绝对性和客观条件的相对性结合起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说三国,掉眼泪

京剧《空城计》里诸葛亮唱:一来是马谡无谋少才能,二来是将帅不和失街亭

呵呵!!!!!嘻嘻!!!!!

一:魏延并没有背叛蜀汉

<一>:从魏延加入刘备阵营后看,他忠于蜀汉,作战勇敢,战功很大,从无背叛的意思。魏延“谋略出众”、“善养士卒,勇猛过人”,他跟从刘备和诸葛亮20多年来,他开拓疆土,身经百战,“数有战功”。很受刘备的器重。公元219年,刘备为汉中王,力排众议,识别英才,破格提拔魏延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把汉中的军政大权叫给了他。他的这一决定令“一军尽惊”,刘备当着众人的面问魏延该怎么做,魏延答”若曹操举天下来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魏延并不是空口说大话的人,他对汉中的防守作了很大的贡献。他采用儒家《周易》所谓的“重门”的方法,在汉中周围以土木建“土围子”,“皆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使不地入”。221年,魏延为镇北将军;223年,魏延为都亭侯。227年,魏延被任命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洲刺吏;230年,魏延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

由于魏延20多年来“临难受命,折冲外御,镇保国境”的英雄业绩,所以平时大家都认为诸葛亮后,必定是魏延代替诸葛亮成主持军政大事。这样一个为国出生入死的功臣宿将,说他背叛蜀汉,怎能令人信服?

<二>:魏延是第一任汉中太守,多次单独领兵作战,如果想背叛,时机不是很多吗?后来魏延还单独带兵打败曹魏大将郭淮,如果他要投降曹魏,真是易如反掌。历史记载他御敌有方、设制得法,英勇善战。他的一生也没有流露出反叛的意向,更没有任何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