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后有多少人能考中进士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09:36:38

以清代为例,会试中式无定额,每科以实际应试人数,请旨钦定取中名额。比如顺治三年会试,因系首科,奉旨取四百名,四年再试时减为三百名,九年仍取四百名。

会试取中即为贡士。原则上说,贡士与进士是等额录取,贡士参加殿试只是为了再排名次而已。但有时候出于各种原因,比如贡士没有参加该科殿试或是被黜革,导致贡士与进士人数会有出入。

各科进士,大抵在100-400之间,多于400或少于100人都比较罕见。《清会典事例》中所载历科进士人数,清代共会试112科,共取26391名,平均每科236人。

读书人入仕途(科举始于隋朝,各朝代不尽相同。以清代为例):
童试 乡试 会试 殿试
儒童(童生)—> 生员(秀才)—> 举人 —> 贡士 —> 进士

殿试结果填榜后,皇帝于太和殿举行传胪大典,宣布殿试结果。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人,称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传胪大典后,新进士在保和殿参加朝考。朝考试卷分为三等,一等第一名称朝元。
进士中一甲三人,殿试后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其他进士,按殿试、朝考名次,分别授以庶吉士、主事、中书、行人、评事、博士、推官、知州、知县等职。

进士是科举的终点,也是仕途的起点。读书人考中进士,说明从此可以为官入仕

中国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此称始见于《礼记·王制》。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但二甲,三甲人数不限

常言道;360名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