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的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7:52:06
毛茸茸的枝头,

雪绣的花边潇洒,

串串花穗齐绽,

洁白的流苏如画。

白桦四周徜徉着

姗姗来迟的朝霞,

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技

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毛茸茸的枝头,

雪绣的花边潇洒,

串串花穗齐绽,

洁白的流苏如画。

而在诗的后八行里,诗人则运用“流动性”的意象手法使景物活现:

白桦四周徜徉着

姗姗来迟的朝霞,

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技

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这意象的转换和流动,使景色也随之转换和流动,诗的思想内涵也因此而丰富
起来,富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诗人就是这样以现实自然为素材,经过丰富的想象,
创作出一首首“第二自然”的杰出诗篇的,以至高尔基称其为“大自然专门为了写
诗……而创造的一个器官。”叶赛宁联想大胆,比喻奇丽,旨在创造新颖别致的意
境,而并非追求视觉意象的刺激性。所以,他的诗的形式也都避免了所谓“立体诗”
的“立体图像”式的形式主义排列,而是严格遵循传统格律诗的艺术形式。视觉意
象旨在展示诗的思想内涵。正如组诗《波斯抒情》(1924-1925),实际上它们并
非写在异国波斯(叶赛宁从未到过那里),而是写在苏联南疆的黑海之滨。诗人有
意采用这种手法使近在眼前的客体(如女郎“莎加奈”和抒情主人公的“鬈发”)
与远在千里之遥的故乡意象(如“北国姑娘”和波浪起伏的“黑麦”)叠加与复合,
将情感“注入”意象,从而浓化和凸现对故乡乃至对祖国的思念之情,也使真情具
体可感。这里,诗中的景物并非诗人创作时的具体所见,而是诗人用以具体表现和
增强情思的意象,不过,这种属于想象层次的景物,也可以独立存在,“由情生景”
的诗例是很多的。在叶赛宁的诗中,现实的景物与想象的景物互相融合也是常见的,
它们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一种手段,其意象反衬效果十分突出,对照颇为惊人。透过
意象对视觉美的呈现和内在情思的交融,收到了独特诗美的艺术效果。

意象是诗人思想的升华,亦即理性与感性在瞬间的碰撞和融合,从而化成诗本
身的内在有机成分。从叶赛宁的抒情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富
于感性的形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