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有哪几种应付通货膨胀的方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15:55:10

用衰退来降低通货膨胀。这一策略的主要手段是以提高失业率来降低通货膨胀,可以通过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来实现。
政府通过影响实际因素来控制通货膨胀。主要包括采取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限制工资和价格来降低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速度;进行道德劝说,对企业和工会施加压力,劝说他们不要涨价或涨工资;改变人们的心理预期,使公众相信政府采取的消除通货膨胀的政策会成功,打破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有助于消灭通货膨胀。

国家中央银行,如美联储,可经由设定利率及其他货币政策来有力地影响通货膨胀率。高利率(及资金需求成长迟缓)为央行反通胀的典型手法,以降低就业及生产来抑制物价上涨。

然而,不同国家的央行对控制通货膨胀有不同的观点。例如说,有些央行密切注意对称性通货膨胀目标,而有些仅在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加以控制。欧洲中央银行因在面对高失业率时采行后者而受指责。

货币主义者着重经由金融政策以降低资金供给来提高利率。凯恩斯主义者则着重于经由增税或降低政府开支等财政手段来普遍性的降低需求。其对金融政策的解释部分来自罗伯特•索罗对日用品价格上涨所作的研究成果。供给学派所主张的抵抗通货膨胀方法为:固定货币与黄金等固定参考物的兑换率,或降低浮动货币结构中的边际税率以鼓励形成资本。所有这些政策可透过公开市场操作达成。

另一种方法为直接控制薪资与物价(参见工资议价,incomes policies)。美国在1970年代早期,尼克森主政下,曾试验过这种方法。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是,这些政策与刺激需求面同时实施。故供给面的限制(控制手段、潜在产出)与需求增长产生冲突。经济学家一般视物价控制为不良作法,因其助长短缺、降低生产品质,从而扭曲经济运行。然而,若能避免因经济严重衰退导致成本升高,或在抵抗战时通货膨胀的情形下,这样的代价或许值得。

实际上,物价控制可能因抵抗通货膨胀而使经济衰退更具影响力(因降低需求而提高失业率),而经济衰退可在需求高涨时防止物价因控制产生歪曲。

通货膨胀通常会有这几种模式: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又称供给通货膨胀)、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结构失调型通货膨胀
希望采纳

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