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市的福泉山的历史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16:28:19
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家作

1.福泉山位于贵州省黔南州福泉市。福泉山因山上有泉名“福”,故而得山名——福泉山,因山名而得城名——福泉市。
  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当一代宗师张三丰到此修炼得道成仙后,这里便成了一代道教圣地,名声大振。 流传在洪武二十五年,张三丰从云南看望弟子沈万山返回武当山途中,见福泉山林木葱郁,山形奇绝,气灵境幽,站到山顶,只见群山环抱而来,山下的小河与平地形成一副天然的“太极图”,是道家修炼的绝佳之地。遂在高贞观后空地结茅为庐,建礼斗亭,朝拜北斗,候诏飞升。

福泉山,曾名覆船山,又名薛道山,位于重固镇中心地段。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青浦区唯一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福泉山呈不规则的长方形,东西长94米,南北宽84米,高7.5米。完整保留了距今6000——7000年历史的各时期文化叠压遗存,内含有新石器时代的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马家浜文化与战国时代的遗存,被考古学家誉为“中国的土建金字塔”、“古上海的历史年表”、“上海的发祥地”。

据清光绪《青浦县志》记载,“福泉山在干山北,下皆黄土,隆然而起,仅土余亩,殆古渭息壤也……。初因形似覆船,后以井泉甘美,易今名。”1962年上海市开展文物普查时,在山坡上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陶片、石器与红烧土等文化堆积,确定这里是一处古文化遗址。1977年经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宣布为文物保护地点。同年当地重固中学师生在福泉山下田间劳动,又发现数件崧泽文化的陶器。为了开展太湖地区的古文化研究,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于1979年,1982—1988年进行了多次发掘,共发现崧泽文化的居址1处、墓葬19座,良渚文化墓葬30座,以及战国墓6座,西汉墓96座,唐墓l座,宋墓2座,共出土各类文物2800余件,其中有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玉琮。现发掘资料和出土文物陈列于上海博物馆、青浦博物馆,其中有些珍品还远赴美国最闻名的大都会博物馆和德国汉堡展出。

考古学家在福泉山西北一方5.3米高的深坑里还发现了一大方夹着各种文化土层色泽的壁面,犹如一幅新石器时期以来由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的历史年表,最底层呈青灰色的为马家浜文化层,中间的黑色土层是崧泽文化层,上面的灰色土是早期的良渚文化层,接近地面的黄褐色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