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的护照是怎么产生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1:52:04
现在要出国就要护照签证,好像从没听说马克波罗和郑和用过这种东西,所以想问问。。。

原来护照本是表达诚意而在民间流通,之后才变成官方文件登上外交舞台滴。在中国历史上,护照曾分国内和国外两种。国内护照从夏商周时期开始,一直延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才随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消亡。
在中国历史上,护照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呼,如符、传、过所、公验、度牒、路证、安全证书、通行证等。「护照」一词来自法国,传入中国的时间是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一八四五年)。
在中国历史上,护照共经历了五次飞跃:由石铜而竹木,由竹木而纸张,由手书而印刷,由手工操作而机器打照。
历史竟有如此惊人的相似,据考古发现,中国贝币的使用也和印第安人一样穿孔成串,五贝一系,两系一朋。中国地域辽阔,部族众多。部族之间交往,从部族地盘通过,最好的信物和凭证,当数贝壳数珠。这便是中国最古老的护照雏形。
中国的贝壳数珠(海贝)到西周中叶(公元前10-前9世纪)由铜铸贝币取代,印第安人的贝壳数珠则在殖民者进驻美洲以前还在使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公元1492年,如此说来,中国的“贝壳数珠”雏形护照要比美洲的“贝壳数珠”雏形护照,大约早20多个世纪。
笔者把贝壳数珠视作中国的护照雏形,是运用比较研究和依据文物考古研究所做的推论,尚无直接证据,有待进一步发掘研究,敬请学术界关注、指导。
远古时期,一个族群、一个部落之人要进入另一族群、另一部落领地,需要经过那个族群或部落的允许。如果未经允许强行通过,就意味着动武,甚至战争。《圣经》上就有以东王拒绝希伯来人过境,60万人绕道走的痛苦记载:
大约公元前1250年,希伯来人领袖摩西(Mosheh)带领60万在埃及为奴的希伯来人离开埃及,跨红海,越西奈沙漠,向迦南地区转移。当他的队伍来到以东王的领地时,为了顺利通过,摩西从边界城镇加低斯差遣使者去见以东王,请求道:“如今我们在你边界上的加低斯城,求你允许我们从你的土地经过。我们不走田间和葡萄园,也不喝井里的水,只走大道,不偏左右,直到过了你的境地。”以东王对摩西的过境要求一口回绝。使者哀求道:“我们走大道。我们和牲畜喝水,一定付钱。”以东王愤怒了,立即派兵驱赶他们。摩西万般无奈,满腹愤懑,带着庞大的队伍,赶着牛群、羊群,绕道而去。
为了避免动武,为了避免60万希伯来人绕道走的痛苦,就要有大家公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