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阳湖拳在江苏地区的传承情况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6:35:46
如题,听说发源与常州武进一带

阳湖拳

  每当暮色渐浓,华灯初上,一支10多人的少年武术队便在常州兰陵桥堍习练起来。别看习练者都是13岁以下的娃娃,却个个身手不凡。但见棍棒呼呼作响,刀剑闪闪发光,拳快鸡啄米,腿长蛇摆尾,在丈余的场地上便可变幻纵、跳、跃、击、勾、劈等无数招式,围观者无不赞叹喝彩。带队的总教练杨金孝先生说,这就是“阳湖拳”,又名常州南拳、苏南南拳,江苏唯一的地方拳种。
  相传,宋代时,常武地区民间便热衷于武术,一直沿袭至今,练此拳者皆以武进籍的“南侠”展昭为师祖。当年,展大侠被宋王封为“御猫”时,所演习的几套拳路,与如今“阳湖拳”的套路几乎完全相同。后来,唐荆川、白泰官等武进籍名人又成为其传承中的杰出人物。
  据《武进县志》载:“徒手、器械武术在县境流传甚早,尤其是常州南拳,它源出道家武术,创发于宋末元初,有700多年历史,500多种套路。盛行于农村,流传到无锡、苏州、上海等地。”清初,丰南乡杨焕昌发起“西崦拳术会”,继承和发展南拳,刀、枪、剑、棍等套路有36种之多。光绪年间,芙蓉圩周茂林等继续发扬,培养徒弟100余人,形成横山派系,称之为“阳湖拳” ,其弟子周森林、张凤池等皆是阳湖拳高手。清光绪十四年(1888),礼河乡大路村有20多人习练此武术,子孙延续,广传邻村,称之为“大路拳”;洛阳、遥观等地每年春季举办庙会时表演武术,因出拳时口唱拳诀,故称“开口拳“。戴溪、焦溪、泰村、嘉泽、东安、潞城、北港等地也盛行练武。故而,以阳湖拳为主要拳种的武进武术为省内外所瞩目,曾与徐州邳县并称为江苏一南一北的两个“武术之乡”。
  解放后,常武地区仍然重视和提倡武术。常武地区公认武进东青乡的著名拳师沈全大为阳湖拳名师。他在常州城里带徒传拳,门徒1000余人,其中,沙明熙等当代著名武术家都曾在沈氏门下学习阳湖拳。同时,常武地区的著名阳湖拳拳师刘德生、张凤池等外出传授拳艺,因此阳湖拳又流传至上海、浙江、福建等地。
  上世纪80年代初,武术再次受到重视,全国进行了武术挖掘抢救工作。1984年,按江苏省武术协会要求,常州市成立了民间传统武术挖掘整理小组,专门调查有关阳湖拳的溯源和现状。为避免与广东、福建的“南拳”产生歧义,挖掘整理小组将“常州南拳”正式命名为“阳湖拳”,并报上级同意,定为江苏省重点拳种,被载入《常州拳械录》、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