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诗名词解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21:08:51
急啊,谢拉

“采诗”是上古传下来的一种制度,统治者为了了解民情,考察政而治上的得失而采取的一种方法

采诗说
关于采诗说,也就是收集民歌,相关记载:《孟子·离娄下》载:"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许慎《说文解字》说:"丌,古之遒人以木铎记诗言."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说:"《孟子》'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迹'即'丌'之误."前引《国语·晋语六》所载范文子语说:"吾闻古之王者,政德既成,又听于民……风听胪言于市,辨妖祥于谣."汉代学者明确提出采诗说,认为周朝便有采诗的制度,其中比较重要说法有:《孔丛子…巡狩篇》:"古者天子命史采诗谣,以观民风."以上诸说虽然与采诗的时间,方式采诗之人有些出入,但采诗之制应是存在的.进行采诗工作的当是周王朝及各诸侯国的乐官.《小雅》,《国风》中的许多诗便是靠乐官"采诗"汇集在一起的.

不知道你要的是不是这个

采诗沐浴露的采诗?
caisy?
名字一个而已。没意思。

古代文艺论著,常提到“诗三百”,其实指的是《诗经》。《诗经》在先秦典籍中本来称《诗》的,后世将其列入儒门经典后,加上去的,比如《易经》,本来叫《易》一样。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经典《诗》、《书》、《礼》、《易》和《春秋》立为学官,专人讲授“五经”之名,由此而来的。
??
??《诗经》的采集和编订工作,是由周王朝的大师和乐工完成;“采诗”是上古传下来的一种制度,统治者为了了解民情,考察政而治上的得失而采取的一种方法。采诗这种方法是不是得以传承,不敢妄加评论,我知道最出名的王洛宾的歌曲大多来源于民间,这大概是采诗里的一分类叫采风吧,这种学术上的东西,我糊涂。从广开言路来说,的确差强人意。权欲者为了统一思想,“焚书坑儒”现象,每一个朝代都有,都有一个专门机构严查诗文。中国古代一直就有自费出书的,现在我们有网络成文,倒省了许多麻烦。不过,文学网站设防甚严,动辄警告封站,要么黑网,原创网站生存空间受到限制,采诗一说,倒有些滑稽了。生活中的电视、电影仍然有打擦边球的,虽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