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差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11:22:51
我乃一介平民,生长在二线城市,苦于物质上的贫瘠,来到大城市谋生.
人近而立之年,才发现种种差距,人生就像是场游戏,每人带着筹码来到,
有的人筹码多,有的人筹码少,可是呢,却又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下竞争.

拿我来说,放眼看看身边的朋友,有的在老家的已结婚,多半是家里早给安排的房子,
所以会轻松点,要么就是早期买到的便宜房.当然了,大多有着薪水不多,但是稳定的工作,其实那样的生活也不错.

我虽然在一线城市,拿着相对高的薪水,可是除去开销,真的也剩不了多少,而我呢,我没有家底,当然不能怪父母,在目前的环境下,我的状况是供不起房的.

这是个棘手的问题,都说三十而立,到这个年纪了,看看周围的人,我的能力,拥有的工作,看上去都比他们好,可以说都比他们优秀.可生活质量却没他们好.每次回老家,父母也挺替我着急,可是我并不奢望他们能帮到我什么,只是希望他们健康.题外话,家乡的房价也涨到了很高.

曾经用跳槽这样一个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薪水,因为这是个快捷的方式.最近自己所在行业也不是很好,工作中也有些情绪,我又在考虑跳槽.想想自己这把年纪了,跳槽会不会风险很大,再想想自己这么多年过来,好像不知道都在干嘛.
这就是像场游戏,不管你是否承认差距,游戏都会继续,就是看你怎么去玩了(心态).

可是真的很迷茫,我知道我这样情况的人不在少数,我不妄想在知道里有高人给我指路,我只是想吐露一下,我的思想.

说起来好像是关于钱的事,可是没办法,高级文明社会就是这样,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社会阶级间有着限制的圈子,游戏规则当然是利于他们的,也只能玩下去了,自己也不是那种可以结果自己的人.想想那些自我了断的人也挺有勇气的,呵,说远了.

人比人气死人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又说:家庭之间相互对比,无非是你看我好,我看你好。有事实为证,新快报2月9日A10版头条《年轻白领“施暴”指数增高》一文就写道:“春节期间的聚会,让人们有了相互攀比的机会,一些人在聚会时发现不少朋友生活得比自己轻松,钱比自己挣得多,职位比自己高,于是他们感到失落、不平衡,甚至是愤怒,家庭自然成了他们发泄情绪、借题发挥的场所。”报道称:“妇联工作人员说,春节是家庭暴力的高发期,今年的‘问题人群’出现新变化———年轻白领人士增多”。看来,年轻白领在社会转型期也按捺不住了。

有道是有比较才会有鉴别。但如果对人或事物只从表面而不从内里,以一时一事而论却不从未来发展去比较、鉴别的话,是会“一叶障目,不见太山”的。

打个比方说,一亩稻田产谷500公斤,然而米质粗糙,属高产低质;另一亩稻田只产50公斤,米质优良却是低产。假若让你当评委只能二中取一的话,怕也难立马分高下。人们只能根据时间、地点和条件去作出判断:若在经济困难的年代,前者当然是惟一选择,因为那时人们食不果腹;在生活大为改善的今日,自然以后者为首选了。既高产又优质当然最好,但那是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的“未知数”。

至于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比较,其难度简直不亚于“哥德巴赫猜想”。想当年,有谁能想到那个因成绩不好被学校开除、认为不堪造就的爱迪生,竟成为拥有千项发明的发明大王……

或许这些议论太过说教,倒不如从心态上作些调整吧。去年我参加某高校的校庆大典,这次盛典可谓冠盖云集。坐在我旁边的一位教授指着贵宾席上的某高官和普通席上的一位民营企业家悄声对我说:“前者在官场上有他的位置,后者在江湖上有他的位置。”教授不一会又说,这人腰缠万贯,可脸上老是忧心忡忡,那人虽不上不下,却是神清气爽。教授最后的结论是:各尽其妙,莫能高下。

不比也罢,还是那句俗话说得好:人比人气死人。

看完您的感慨,让我这个年青的小伙子有了些力量,至少不能每天都在为下一顿饭而过日子,比喻比喻啊!

相信你的年龄也不小了,不过我还是想告诉你。
在现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社会里,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去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人人都有值得他人羡慕的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