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巴文字表意的特色和历史价值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7:17:27

东巴文字——象形文字的活化石

现在可以见到的最古老的记事符号,是在形成于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上发现的刻在陶器上的记事符号。原始的陶文还不能用于记录成句的语言,只能算作文字的萌芽形态,最早成系统的文字是商代客在青铜器收那个的金文和可在龟甲兽骨收那个地用于占卜的甲骨文,东巴文字就有些类似此类文字。

中国远古的造字法有四大类: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象形字临摹了对象的基本特征和轮廓,而略去了无关紧要的细节。文字在造字之初,它的形体和它所代表的词义之间有一定的联系,随着历史的推移,字形和字意都不断的发展和变化。而今仍保留于纳西民族的东巴象形文字就是至今唯一流传下来并仍在纳西民族中普遍使用的象形文字,却更加生动、更加形象。

传说纳西始祖丁巴什罗“手握金鹿送来的竹笔,沐浴着蓝鸟带来的灵感,观奎星圆曲之势,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重美,合而为字”,这就是今天仍被广泛用于纳西族人生活中的象形文字——东巴文字。它脱胎于原始的图画文字,纳西语称为“斯究鲁究”,意为“见木画木,见石画石”。目前已知的有1400个符号,是世界上唯一存活的象形文字。它简约、生动、粗犷、夸张,有些字初看就可以明白它所代表的大致意思。老东巴们用竹子削成的竹笔,沾着用松油和胶水制成的东巴墨,在一种用纳西特有的木质纤维制成的东巴纸上,用东巴象形文字写下洋洋几万卷的东巴经书,窄窄的长长的一页页装订成册,这种鞋在纸上的经书历经百年而不朽,墨迹不会退色,纸不会被虫蛀,因为这种造纸的纤维是有微毒的。

纳西的老百姓讲纳西语,但不会写东巴文字,因为东巴文字只有东巴才有资格学,“东巴”是纳西族的“祭司”。东巴文字形态逼真,有的文字还涂上了颜色,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纳西的先民们用它记录了纳西人对宇宙的冥想,对人来起源的解释,对鬼神的敬畏以及纳西族的神话传说,淳朴而富有哲理,成为纳西文化传承的载体和精神家园,是人类远古文明的灵魂写照。

漫步古城,你随处可以见到栩栩如生的东巴文字,满眼充斥的都是这种如印象派画般的文字所发出的五彩光芒,听到的都是如日月山川、鸟兽鱼虫般活灵活现的文字的述说,一种天之语,一种创世纪的洪荒太古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