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历史沿革有那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2 22:31:59

义乌市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

据史料记载,义乌县辖区内,唐代有乡30,后经减并,宋代初期设乡26。一千多年来,基本上依循这样的格局。这次区划调整,将从根本上打破唐代后一直延续下来的行政区域范围。大城市建设是义乌历史上天翻地覆的大事件,它将重新塑造一个新义乌。在这新旧交替之际,我们隆重推出“行政区划人文历史系列采访”文章,以记者探访的角度,对目前21个乡镇的区划沿革、人文历史、地理风貌等,作一详细的介绍,让人们全面了解我市行政区划的历史和地方风土人情,也为新义乌留下一份难得的历史资料。

义乌市原县乌伤,自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建县之后,在东汉与孙吴时代先后分出长山(今金华,又分兰溪)、汉宁(后改吴宁,隋时并回)、永康(分出武义)。到了唐朝,义乌又分出东阳(析出磐安)和浦阳(改名浦江)。所以乌伤————义乌是金华市属各县市区的主县和母县。建设50万以上大城市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基础。

县以下的行政组织,古来第一级是乡。如东汉初年光武帝封杨茂为新阳乡侯,新阳乡属乌伤县。现在的永康县原是汉代的乌伤上浦乡。东阳也是原义乌的5个乡。乡的建制一直延续至今,共两千一二百年历史。义乌最后的乡是东塘、东河、夏演、倍磊。

县以下后起的第一级行政单位是镇。稠城镇由原城内河东河西两镇合并而成,建于1934年推行保甲制度之时。1950年起佛堂镇与稠城镇一样建为县直属镇。

1928年以后县政府分出派出机构区公所(有时称督导区),分管县直属镇以外的乡镇。日军占领时期设义南、义西、苏溪三个区署。义西及义北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政权管辖。1949年后仍设区公所,1958年曾撤销。区公所少的时候4个,多的时候8个。区与直属镇并列,区以下的乡与镇并列。

城内与城外的行政区划有别,唐宋以后城外分属8个乡,城内县邑设隅坊。今下车门一带的龙灯会还保留“南隅”的旧称。辛亥革命后隅坊改里,里改镇。河东河西两镇是义乌最早的镇。

乡以下的基层组织,汉朝时代是亭。如东吴名将骆统封乌伤新阳亭侯的亭便是。现在市内还有亭的地名如稽亭。

隋唐以后乡以下设都保。北宋宣和年间义乌正式建成28个都,分属8个乡。这乡与都一直稳定到民国成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