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是什么文言句式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23:30:34
何以也
何以都不闻消息
便径入做灵床上
----------------以上的文言句式

很显然,这是一个判断句式。
文言文判断句的句型

1、秦汉以前,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词,而是在谓语后面加语气词“也”帮助判断。

(1)制,严邑也。 (《左传•隐公元年》)

(2)董狐,古之良史也。 (《左传•宣公二年》)

2、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字表示停顿,然后再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字。 (这种句型是古汉语判断句的典型结构)

(1)南冥者,天池也。 (《庄子•逍遥游》)

(2)臣之所好者,道也。 (《庄子•养生主》)

(郭锡良认为:者,代词,复指前面的主语,引出谓语。)

3、有时候“也”字可以不用。

(1)兵者,凶器。 (《史记•酷吏列传》)

(2)兵者,不祥之器。 (《老子》)

4、有时候,“者”字、“也”字都不用,也可以形成判断句。

(1)荀卿,赵人。 (《史记•孟轲荀卿列传》)

其中3、4、两种句型在古文中出现频率较低,判断意味较弱。

5、谓语前面用副词“乃”字来加强肯定,用副词“非”字来表示否定。

(1)吾乃梁人也。 (战国策•赵策三)

(2)身非木石。 (司马迁《报任安书》)

二、者、也、乃(即)、非的语法作用

也:句末语气词,用来表示判断。

者:句中语气词,表示提顿。

乃:副词,用来加强肯定语气,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便(是)”,“就(是)”。但它决不是判断词。

它放在谓语前面,只能是副词。

当后代出现了判断词“是”后,它加在“是”前面,构成发“乃是”、“即是”。

非:否定副词,用来否定谓语的,它不是否定性的系词,不等于现代汉语的“不是”。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