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渐悟什么叫顿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17:53:02
不知道的免回答。

快速直入究极之觉悟,称为顿悟;依顺序渐进之觉悟,称为渐悟。

我国五世纪顷,以涅盘经为主,产生顿悟成佛、渐悟成佛说之论争。其后,道生之‘顿悟成佛说’由于四十卷涅盘经之译出而获得确认。我国禅宗,依使用教义之差异,遂产生不同之宗风,即南方之慧能系(称南顿)与北方之神秀系(称北渐)。在法相宗,菩萨不定性者,须经声闻、缘觉之过程,始能回心入菩萨道者,称为渐悟菩萨,又称回心菩萨;菩萨定性者,不须经此过程而能即刻进入菩萨阶位者,称为顿悟菩萨,又称直往菩萨、顿大菩萨。

向来中国佛教界所称颂的证悟有二∶(1)道生的顿悟,(2)禅宗的顿悟。道生与禅宗的顿悟是不同的∶道生以为证悟到的真理是无差别的,不悟则已,一悟即圆满究竟。所以道生是主张顿悟成佛,也即是主张渐修顿悟的。在平时修集种种资粮,达到究竟时,一悟永悟,一了百了。众生流转生死至成佛的中间,都可说是在梦中,唯有佛才是大觉者。禅宗所说的顿悟,不是渐修顿悟,而是直下顿悟的。主张学者先求自悟本心——本来清净的佛性,一旦廓然大悟的,即参学事毕,也有以为从此应圆修万行。这两种顿悟论,相差极远。道生是约究竟佛位的圆满顿悟说,禅宗是约众生初学的直悟本来说。
依大乘佛法的共义,应该是从渐修到顿悟,再从顿悟到圆修。众生最初发心,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修积功德,以及以大悲心作利他事。菩萨证悟以前,要有长时的渐修。唯识宗说∶要于资粮位积集福德智慧无边资粮。龙树说∶‘若信戒无基,忆想取一空,是邪空。’若没有福智资粮的积集,即梦想悟入空性,这是不可能的。资粮不足,悲心不足,常会落于小乘的但空偏真。这还算是好的,堕于无想外道、空见外道的也有呢!初期大乘经论,说广积资粮到无生法忍,在七地;唯识家与后期的中观师,说在初地。此时,悟到一切法空性,遍一切一味相。空无相性,不了即不了,一了则一切了,故此也称为顿悟的——中国称之为小顿悟。此顿悟空性,重在离一切相的平等法性之体验,而巨细无碍的缘起事,功德无边的悲智事,此时都没有圆满。更依此顿悟的般若慧,摄导万行,修习上进。这与悟前的事修不同,悟前修可称为缘修,悟后修可称为性修,即与般若——称法性慧相应而修。如达到性修不二,事理无碍,福智具足,方是究竟成佛。这是大乘佛法修行取悟的通规∶因事修而起顿悟,依真悟而起广行,顿悟在实践过程的中心。至于道生的直修到成佛而顿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