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文学高手帮忙翻译一句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0:44:43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想了很久 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请大师帮忙翻译一下 顺便告知出处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句话出自道教三尊之一太上老君的老子的<道德经>中的<道经>.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说明老子思想绝不是无神论思想.

“不仁”,是无心仁慈,无意偏爱。

“刍狗”是用草扎成的狗,上古时所用的祭祀品,人们对它并无爱憎。天地无情感、无意识,对万物无所谓仁慈和偏爱,纯任万物自运自化、自生自灭。

《阴符经》云:“天生天杀,道之理也。”亦是说天生万物并非因为爱,天杀万物亦非因为恨,而是自然运动变化之规律。天道运行,四时成序,阴阳消长,其中自有生杀之机。春夏到,阳长阴消,万物应时而生长;秋冬至,万物应时而收藏。此皆自然之道,而非有意作为也。

圣人法天地自然之道,治国理民,以无心为仁,不以个我意志加天下。人若无私无为,内充道德,处之以柔弱谦恭,必得人钦崇而尊之;反之,如人内失其德,处之以骄肆强暴,必为人厌弃而辱之。圣人无偏爱,无私情,开诚布公,替天行道,对王公贵族,庶民百姓一视同仁。

以下摘字道教玄学论坛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实践圣人之治的方法论,要高度重视效法天地的自然道性,这是道德修养的根本。天地自然,都是大道在无为、无心、无欲的状态下所化生。天地的本性就是大道的淳德、上德,它并没有顺化为人类的德性,更没有分解形成德的子系统五德:仁德、义德、礼德、智德、信德。因而也就不可以孤立地判别它是否具有仁德,这种德淳未化又是最完美无瘕的仁德,不仁而最仁。

天地长养万物,由于无私无欲,对万物一视同仁,没有分别心,善恶、美丑、好坏、阴阳、生死,她都视同如一。虽然人类祭祀天地时使用稻草扎成狗,打扮成具有生命的来欺骗天地。但是在天地眼中,万物都是大道化生,共同得到天地的养育,共同承受自然的恩惠,并无厚薄彼此之分,有生命之物与无生命之物都是自然化生,刍狗虽然是人为的至贱之物,但它也是万物中的一物。天地观刍狗,也是与万物同体毫无差异。万物即一物。在自然大道眼里,人的出生入死,兴衰荣辱,不过和刍狗的成败一样,并没有特别之处。天地对万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