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没几人能算对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17:15:14
一人拿一张百元钞票到商店买了进价10元,卖价25元的东西,店主由于手头没有零钱,便拿这张百元钞票到隔壁的小摊贩那里换了100元零钱,并找回了那人75元钱。那人拿着25元的东西和75元零钱走了。过了一会儿,隔壁小摊贩找到店主,说刚才店主拿来换零的百元钞票为假币。店主仔细一看,果然是假钞。店主只好又找了一张真的百元钞票给小摊贩。
问:在整个过程中,店主一共亏了多少钱财?
回答就一定回答对
回答错了 是我ERZI 谢谢

200块

85了 不对你打我
这是一个搞了文字陷阱了这题目就跟3个人组旅馆30块钱多出了1块钱一样。
其实我们想都想复杂了
就算买东西的人100-25=75买东西的人赚了75
老板100-15自己赚的钱=85亏了的钱
不用去算了换了的钱 换是假的100,但是小碳贩也给100块给老板啊,这100块根本没亏

如果没有到隔壁小摊上去换的话谁都知道是85块

经济学上的游戏。
在经济学上,上述经济过程产生了几个经济名词是一定要解释和区分的,机会成本和风险收益,往往现实的生活得思维会和经济学的概念不一样,所以才会产生出这样似易回答其实很混淆的问题。
我们撇开那个小摊贩,跟他没有什么大关联。
85元的算法:进价10元就是他的实际成本,然后在交易过程中,付出了75元,这是现金,收益没得到(一张假币嘛),也就是总成本为85元,亏了多少钱,亏的就是成本钱,85元。大部分人都会这样思考。
100元的算法:这个就抽象了点。金价10元,卖25元的东西,中间产生了一个风险收益,在交易过程中,风险收益没能得到,这个机会成本亏掉了(15元),在经济学上,机会成本的损失也是亏损。举个例子,进价10元的东西,本来该卖25元,后来只卖了20元,店主卖完后会说,我亏了5元,但这个过程,其实是赚的。经济学上把这个5元叫机会成本(或者是预期的风险收益)。所以,原本该赚到的15元再加上85元,也就是100元也是亏损。
争执点在于,机会成本是无形的,是风险的附加,我们能不能把应该盈利而没能盈利的钱算作成本。

25元的东西没了,亏25。
100给了小贩,又亏100,共125,但手中有25元零钱,所以共亏100元

其实可以这样来看,整个过程中,除了店主收到100元假钞外,不存在其它任何的问题,所以店主一共亏了100元

亏了85.我们用逆向思维,就是说那个骗子赚的即使老板亏的,骗子手里有75找零和进价10元东西,共85.惯性思维,老板等于自己掏腰包亏换零钱100.只找了75.也就是亏75.进价10元东西也帖了,就亏85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