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历史经验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2:37:20

代代相传
比如:古代圆明园1744年(乾隆九年)宫廷画师沈源、唐岱绘制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咏》给我们展示了它的真实面貌。在这些图画中,我们看到:古代圆明园的水域有很大比例是浅水型湿地(水深高度在0.2-0.8米左右),它们通过古画中有大面积的石滩区、荷花区、稻田区和芦苇区表现出来。
中国艺术设计
从上面对中国工艺美术历程及西方近现代设计历史的简要回顾,可以看出20世纪前期中国的艺术设计,仍是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欧洲的"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的工艺思想影响下的中国式翻版,它们成为20世纪前期中国艺术设计的主要形式。可见"围绕着造物的艺术活动,近百年来在中国走了一条'图案--工艺美术--设计艺术'的路"。(1)因此,从理论上讲,中国设计教育的初具规模还是近20年的事情,此前的设计概念仅仅停留在工艺美术基础上的借用,从心理到方法的认知都是从被动的向西方学习和对传统手工艺国粹的膜拜。
我国本世纪初根据日译把design译为"图案",而日本后来觉得这种译法欠妥,改用片假名,把design音译为デザイン即"迪扎因"。而我国长期以来在译名上没有变更,只是从"图案"转换为"工艺美术"作为design的对应物,由于译名和原术语的语义不符,才造成了理解上的思维混乱。
那么今天,艺术设计又是一种新形式下的复合词。将艺术与设计和而为一,是结合中国国情和中文语境下的产物,是充分理解了现代设计的产生背景和原理后,一种较好地能解释和传达西方Design的复合词,笔者以为基本上还是反映了其始祖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思想。"包豪斯"从一开始就将艺术因素纳入整个设计教育结构体系中,将艺术与设计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艺术设计通过设计一种创造性的人为事物,美化和丰富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柳冠中语),它是集物质与精神、科学与艺术于一体的造物活动(李砚祖语)。
下面从中文字面再探讨一下"艺术设计"这个复合词的语义。
我们还是从艺术设计的第一个关键词"艺术"开始分析吧。公元1世纪时的罗马修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