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一个字是平韵还是仄韵?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8:37:25

平韵就是拼音中一二声的字,仄韵就是三四声的字。

什么是平仄。
平仄,就是格律诗的格律的标志,是诗歌的节奏。所有的格律诗的格律,只分平声和仄声。一般是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作为节奏。因为古人的汉语发音有“入声”,所以有些字我们现在读起来不象平仄,一些就是因为是“入声”;另外一些是因为古人的发音和我们现在不一样,我们现在读平声韵,古人读仄声韵,或者相反。
比如上面说的:“日出春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它的格律是+/+――//,+-+//――(韵)。*注。“日出”的出,古人读入声,和仄声相同,我们现在读起来是平声(一声);而“江”字,在格律里面,允许作平声,也允许作仄声,江字符合格律,出字古代汉语读仄声符合格律,现代汉语读平声不符合格律。
又比如《十六字令(张孝祥)》:“归!猎猎西风卷绣旗。拦教住,重举送行杯。)它的格律是-(韵)。+/――//-(韵)。――/,+//――(韵)。*注。其中“教”字,平水韵规定读平声韵。“教”字,我们现代汉语有两个发音,第一个发音发一声,意思就是传授;第二个发音发四声,其中的一个意思就是“同‘叫’”。 “拦教住”意思应该是拦叫住;“教”古人发平声韵,我们现代汉语应该发仄声韵。所以“教” 字古代汉语读平声韵符合格律,现代汉语读仄声韵不符合格律。
(*注:+,可以用平声也可以用仄声;-,用平声;/,用仄声;以上符号旁边(韵),是该字应该押韵。本文以下同。)

简单的说,平声就是拼音中的一二声,仄声就是拼音中的三四声.

佩文诗韵
广韵
韵镜
诗词格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