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森简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3:00:00
多 通俗 越多越好 看情况给分

翁森,字秀卿,号此庐,又号一瓢,双庙乡下翁村人,是仙居县宋末元初杰出的教育家、诗人。

  作为教育家,翁森的主要业绩是创办了一所著名的私学———安洲书院。南宋灭亡后,新建立的元朝帝国废除了科举制度。“取士用人”,一论“根脚”(即社会出身),二凭吏进(即想当官的人先补用为吏,然后不断升迁,由吏而官,官由下品到上品)。“九儒十丐”,当时知识分子的地位十分低下,被排在妓女之后,乞丐之前。这种“学者不必用,用着不必学”、“惟论根脚”、不讲才学的用人制度切断了平民百姓求闻达的进身之阶,导致了官场的腐败和社会风气的败坏。当时的仙居也不例外,据旧志载:“富家子弟多不读书,而习于垄断之技,或为吏胥以求仕进,或挟册哦诗糊于四方”。学风日下,民俗日坏,“人乃以儒为耻”。面对这种令人痛心的境况,已隐居山间,励志不仕的翁森毅然以重振文教为己任,于元至元年间(1271—1294),在县东南二十五里自己的居所内创办了安洲书院,亲自讲学授徒,并“取朱文公白鹿洞学规以为训”,先后从学者达八百多人。那么,翁森创办的安洲书院的讲学之风又如何呢?还是让我们跟着他的好友陈刚中(临海人,官至翰林待制)去看一看吧。

  “……始闻翁子之乡学,喜而往之。踵其藩,其植秩然;升其居,其琴琅然;履其奥,其籍秩然;既而诸生鱼贯以登,逢衣大带,俛伏罄折,其容肃然,其气充然;退而弦诵之声隐隐若金石然。”

  从陈刚中连续6个“然”的排比句里,我们看到了一位精神饱满、治学严谨、教导有方的儒宗大师的形象。他志趣高雅,通晓琴棋;藏书丰富,学识渊博;无论书院环境还是书籍摆放、学生管理都井然有序,因而“弦诵之声”琅琅,如金石敲击,声震山野。由于翁森的力挽,已文化频衰的仙居耕读之风又“彬彬称盛”。

  翁森还是一位诗人。教学之余,吟咏不绝。除蜚声全国的《四时读书乐》外,至今尚流传他的诗作有《春暮即事》、《夏日书怀》等多首。由于他一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又处于南宋末年元朝初年这一历史动荡时期,所以他的诗除隐逸之气外,还继承了杜甫、白居易等现实主义传统,较真实地反映了他所处时代仙居的社会风貌。如《渔耕憔牧》组诗中的《渔》一诗:

  三月桃花浪暖初,隔溪人问与渔无;回言未纳官租费,不敢私将网下湖。

  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