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残心理如何得到解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0:49:07
我是一个21岁的女生,但总想尽办法去破坏掉自己的私处,每次都弄的小便很困难,或失禁 、痛苦万分才得到心理和身体的满足.请问怎样才能摆脱自残心理呢.

心理学将自我伤害做进一步的分类

  一、重大自我伤害

  发生的频率不高,但身体相当的部位被去除或破坏,因而造成永久性的形体损毁。通常发生在精神病状态或急性药物中毒。

  二、刻板重复的自我伤害

  固定的自我伤害,通常是周期性且刻板重复的,最常见的是撞打头部,包括以头撞墙或以物体打头。是智障者最常见的自伤行为,但也发生在自闭症、精神病或精神分裂症的情形。

  三、表层自我伤害

  情绪障碍的重要指标,不会造成生命危险或身体损毁,偶而才发生,少有规则性重复的情形。但有些则发展为上瘾行为,甚至整个人脑海都一直在想着这冲动。这也是青少年问题中最应注意的。这情形又再分成三种:

  a.强迫性自我伤害

  扯头发、刺皮肤、擦皮肤,主要是去除主观意志中皮肤的缺点或瑕疵,是强迫症状的一部分。

  b.偶发性的自我伤害

  c.重复性的自我伤害

  两者的差别在于程度之分。偶发性的通常是发生在不觉得这是怎么一回事,也不认为自己在自我伤害的人,经常出现在急性适应问题。然而,偶发性的可能发展为重复性,重复性自我伤害的个案甚至没在做这事时,还不断想着这一行为;也承认自己是自我伤害。他们会形容这行为像上瘾一样,无法停下来。

  自残是想活得更好的呐喊

  自杀可能是要结束自己的生命,结束一切的痛苦;自杀也可能是一种沟通方式,在所有正当的沟通方式都无法奏效后,所诉诸的最后方法。所谓的“一哭二闹三上吊”。自我伤害却是没有自杀企图的身体伤害,它甚至是一种想活下去的呐喊。希望自己藉由这些方法,摆脱纠缠不去的不愉快感觉。

  一个人如果继续陷在烦闷、空洞、焦躁或自我压迫的感觉里,而这些感觉偏偏像鬼魅般阴魂不散,这时,肉体的疼痛反而可以暂时逃离心里的这一切负面感觉。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个案在描述他们的自我伤害行为当下的感觉时,会表示“一种许久没有的轻松”,甚至是“愉悦的”或“像是嗑药的快感”。

  譬如主演《剪刀手爱德华》、《加勒比海盗》的约翰尼-戴普(Johnny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