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人口中毛蛤蜊的学名及其分类地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7:02:43
就是青岛附近海域的一种海产品,市场上有卖。我们叫它毛蛤蜊,但不知他具体的学名(拉丁文学名)是什么,另外还想知道他的分类学地位。
我就是搞不清它到底是魁蚶、毛蚶还是泥蚶?最好能有图片。另外,我怎么都查不到魁蚶的分类资料,能帮帮我吗?

毛蚶 Scapharca subcrenata(Lischke)
分类地位与分布: 软体动物门,瓣鳃纲,蚶目,蚶科,毛蚶属,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和日本沿海。以中国渤海和东海近海较多。生活在内湾浅海低潮线下至水深十多米的泥砂底中,以4-8米居多。

形态特征: 成体壳长4-5厘米,壳面膨胀呈卵圆形,壳顶突出而内卷且偏于前方;壳面放射肋30-44条,肋上显出方形小结节;铰合部平直,有齿约50枚;壳面白色,被有褐色绒毛。 生物学特性: 消化器官由口、食道、胃、肠、肛门、所组成。主要食物为硅藻和有机碎屑。生殖腺包在消化 腺(内脏团)的周围,性成熟时雌体性腺村(紫)红色,雄体黄白色,生殖孔开口在后闭壳肌的腹面,左右各1个。卵(卵径50-60微米)在海水中受精孵化。生活在渤海辽东湾的毛蚶多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产卵;繁殖期间有2-3次精卵排放高峰,每次间隔约半个月。壳长4厘米左右手个体一次排卵量可达200万-300万粒。产卵水温多在25-27℃间。幼虫在海水中浮游,以担轮幼虫期进入D形幼虫,在150微米时壳顶开始明显大于壳高,近长卵形;壳长达220微米以后出现"眼点",即将进入附着变态生活。整个浮游期约需16-17天。幼虫结束浮游生活后,以足丝附着在砂粒、贝壳、海藻等固体物上。足丝呈带状,终生存在;脱落后有再生附着的能力。壳长达1.2-1.5厘米时,落入海底进入浅埋生活,约经2-2.5年长成成贝。

经济意义: 维生素B12含量较高的食用贝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