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城有几个?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3:19:40
某日在杂志上看到这么一句话:“每个大洲都有一个叫做‘罗马’的城市”。不知道这句话是真是假?那到底各洲的罗马城都在哪儿呢?希望通地理知识的朋友给出一个准确的回答吧,谢谢!

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意思?
每个大洲都有象罗马伟大的城市。

《汉书·陈汤传》有这样一段记载:公元前36年的秋天,由西域都护甘延寿与副校尉陈汤率领的四万汉军,分兵两路,一路顺大漠南缘,另一

路由北穿乌孙境至伊塞克湖,在康居与匈奴郅支单于的军队对峙。在汉军营地,可以“望见单于城上立五彩幡帜,数百人披甲乘城,又出百余

骑往来驰城下,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阵。”

这支会列布“鱼鳞阵”的军队引起了历史学家极大的兴趣。因为“鱼鳞阵”一说,在中国古籍中是绝无仅有的记载。要将军队列阵布局成为鱼

鳞状,需经高度的组织训练并有相应阵列条规来指导。这对于任何游牧民族和其他未开化的民族来说,都是不可能做到的。像匈奴人这样的游

牧部落,打起仗来多凭勇敢,一拥而上,往往无章法可循。而布局周密的阵列只有在训练有素的职业军队中方可实现。于是,这支训练有素、

会摆鱼鳞阵的军队就成了一个始终未解的谜。

1955年,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员德效蹇(H.H.Dubs)教授在一次演讲中指出,中国人在郅支都城见到的列于城门两侧的是用过,他们使用的是长方

形盾牌,其正面呈圆凸状,手持盾牌上端的士兵并肩站在一起,这种景象在一个典型的中国平视绘画者看来,必然极似鱼鳞。1957年他在《希

腊与罗马》(Greece and Rome)刊物第二期上发表了长文《古代中国的一座罗马城》,认为甘延寿、陈汤在这次战争中斩郅支阏氏、太子、名王

以下凡1500余人,生擒145人,降虏千余人,并将这些人分配给了派兵助战的城廊诸邦15国。德效蹇断言上述145人即布鱼鳞阵的“百余人”,

因为145名罗马人并未投降,当他们见到郅支被杀后,立即停止了抵抗,并且很可能仍然保持其难以攻克的队列。他们也可能自愿选择降服于中

国人。于是,他们被安置在一个特设的边境城镇中,该城就以汉代对罗马国或罗马人的称谓“骊靬(líqián)”命名。他还从文化语言学上加

以论证。“骊靬”一名,是希腊Alexandria一名的缩音,本指埃及的亚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