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对经济萧条的看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2 14:51:04
用大学经济学的观点解释 急急急急

在1929年,凯恩斯竭力支持乔治提出的举办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的方案,认为公共工程开支不仅可以直接增加就业,而且可以通过工程雇用人员收入的增加,间接增加其他工业部门的就业,这是他后来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思想发展的萌芽,是他开始摒弃某些正统观点的端。只是由于这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他对自己的见解的论辩,是软弱无力的。
  30年代初英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萧条和失业,更趋严重。在严酷的事实面前,传统庸俗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可以借助市场自动调节机制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说教彻底破产。垄断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一套新的辩护理论来代替它,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克服萧条和失业的对策。这就是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背景。《通论》抨击“供给自己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提出有效需求决定就业量的理论,用有效需求不足解释失业和萧条。
  按照凯恩斯的说法,有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它主要由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和货币供应量决定:
  ①“消费倾向”(收入用于消费的比例),决定消费支出;
  ②“对资本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决定“资本边际效率”(即预期利润率),后者与利率一起决定投资支出,增加投资,通过“乘数”作用,可以引起几倍于投资量的国民收入的增加;
  ③“流动偏好”,决定对货币的需求量,后者和中央银行控制的货币供应量一起决定利率。
  他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存在失业和萧条,就是由于这些心理因素互相作用造成有效需求的不足,而危机的爆发则主要由于对投资的未来收益缺乏信心,引起资本边际效率“突然崩溃”的结果。凯恩斯以这个理论为依据,提出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取财政金融措施,增加公共支出,降低利率,刺激私人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自己看凯恩斯的《西方经济学》吧,里面说的挺清楚的

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由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所构成的总需求不足以实现充分就业。为了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必须发挥政府的作用,使用经济政策来实现充分就业,财政政策是增加政府支出和减税以刺激总需求,货币政策是增加货币供应量以降低利率,刺激总需求,增加收入。由于存在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效果有限,增加收入主要靠财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