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中太一与正一的区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7:46:53
同上 名字差不多实在不知道有啥子不同要是一样问什么还有两个名字?希望解释清楚地说

太一
中国古代哲学术语。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用以称世界的本原。太,即最大、最高,又作大或泰;一,即混沌未分,又作乙。《庄子·天下》称老子的“道”为太一。《吕氏春秋》称“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万物所出,造于太一”,以太一为“精气”,即世界的物质本原。《礼记·礼运》称太一为“大一”,指元气。汉武帝时以太一为“天神之尊贵者”。在西方古代哲学中,太一指独一的、绝对超越的宇宙本体。
后又有太一教 (太乙道),太一道为金初中国北方兴起的三道派之一。流传至元代,后并入正一道。

正一
龙虎山天师道在宋代受到重视,宋徽宗授予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虚靖先生”之号。张继先著有(虚靖真君词)1卷、(明真破妄章颂)、(大道歌)、(心说)等。明张宇初编其诗文集为(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语录)7卷。张继先为历代天师之中学问卓著者之一,对天师派的教义发展做出了贡献,影响较大。他在继承传统天师派符录斋醮的基础上,积极倡导修性和内丹,将度人与度世相结合。

北宋末出现了神霄派,该派将内丹与符咒相结合,以传行神霄雷法为主,受到宋徽宗支持。该派为王文卿所创。王文卿和后来的林灵素,均以雷法受到宋徽宗宠幸。神宫派道经为(冲虚通妙侍宸王先生家话),侍宸王先生即王文卿,该书当为其弟子所辑。

宋时灵宝派道经迭出不穷,如南宋金龙中编(上清灵宝大法)44卷、王契真纂(上清灵宝大法)66卷、邓有功撰(上清天心正法)7卷、佚名辑(灵宝玉鉴)44卷等。反映了在封建帝王的积极扶植之下,宋代道教斋醮活动的兴盛局面。

宋元之际清微派走向兴盛,这时出现黄舜申撰(清微仙谱)等书。清微派以古上清派理论和神霄派符录为主,宣称清微是元始天尊治所的一位天尊,其所奉祖师以魏华存为第一,另有庄旭、张道陵、许逊等。并且清微派还将雷法与内丹相结合。清微派道经有(清微神烈秘法)2卷,讲述元代冲元雷使张守清、紫元散吏张守一所传雷法。(道藏)之中论述清微雷法的著作,还有数部。

宋元时期出现的另一新教派是净明道,又称“净明忠孝道”。其教义强调首先必须忠君孝亲,然后才是符录炼养诸术。据(净明忠孝全书)谓,净明道渊源于东晋的许逊。许逊之传说自隋唐以来流传在民间,宋徽宗曾封许逊为“神功妙济真君”。宋元年间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