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的历史问题(超级简单,快进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9 12:22:37
连线题: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1北京人 C定居生活
D制造陶器
2半坡居民 E使用天然火

回答此题格式如(1A)

“华夏民族并不是一个民族形成的,自太古以来,各部落居住在一起,互相接触交流,去小异存大同,后世的人成为诸夏。”——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梁启超关于或下形成的说法是否正确?

2:简要列举华夏族形成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1)材料中的“卫鞅”指的是谁?文中的“孝公”是在哪一年任用“卫鞅”变法的?

(2)材料反映了“卫鞅”什么主张?它代表了那个阶级的利益?

(3)“卫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他为什么能够成功?

东汉末年,曹操在争霸活动中“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取得了优势地位。有人认为,他是吸取了春秋时期齐桓公争霸的经验。你认为这种看法对吗?为什么?

所有题都答出来再追加5分!

(1)
连线题: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1北京人 C定居生活
D制造陶器
2半坡居民 E使用天然火

答:1北京人是 A打制石器 和 E使用天然火 ;2半坡居民是 B磨制石器、C定居生活 和 D制造陶器。

(2)
“华夏民族并不是一个民族形成的,自太古以来,各部落居住在一起,互相接触交流,去小异存大同,后世的人成为诸夏。”——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梁启超关于或下形成的说法是否正确?

答:中国号称华夏。华夏二字源于何处?现代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各无华夏条。而《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华夏(Hua Xia)条目为:“中国和汉族的古称,...‘华’意为‘荣’,‘夏’意为‘中国之人’,即中原之人。.....公元前2100-前770年黄河中下游的夏人、商人、周人和其它部落长期相处,逐渐形成华夏族。”《辞海》华夏条为:“中国古称华夏。《左传.定公十年》(孔子曰):‘裔不谋夏,夷不乱华’。疏:‘中国有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疏:‘夏,大也。故大国曰夏。华夏谓中国也。’”由此可知华夏之称早于春秋,先于中国。然而由左传引文可见,华为荣,夏为大等解释均为不妥。这似乎只是中华成为泱泱大国以后的望文生义。我认为,华夏应类似炎黄,源于实体,并非形容词。夏应源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名字。正如阴历又名夏历,据说因为夏朝就已经采用此历。华先于夏,与夏并称,故来源应相似。遍阅辞源、古典,华应该源于中华始祖伏羲的故土,华胥国之名。

2:简要列举华夏族形成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
答: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带是在狭义上的中原,即黄河中游、今河南境内。这一地带处于东西、南北浸润的中心,使其无论在吸附还是扩散方面较其他区域均具有优势。由此向外扩展才是广义上的中原,是与华夏文明源地直接毗连的地带。这一地带东部是齐鲁文化,北部是燕赵文化,西部是关中文化。随着华夏文化从源地向四周扩展,在秦汉以后,中华文化圈逐渐明晰、定型。在早期,华夏源地文化向北、向西扩展较为顺利,远在松花江、黑龙江流域的肃慎族曾向周王朝贡矢,周穆王西行昆仑也表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