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的典故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2:07:21
是典故,不是意思!
追加赏金啊!

起源是由于崔大哥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来李白来到黄鹤楼,想趁着酒意题诗一首,但是他读了崔大哥的诗以后,出了一身冷汗,心想幸好没有写,否则可能会献丑,因此上说了这句话。“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其中用典的地方有:
  黄鹤楼①

  昔人②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从楼的命名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黄鹤楼因其在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费文?也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引《图经》)。仙人乘鹤,本属虚无,“已乘”二字,以假为真,化虚无缥缈为真切实有。“空余”二字,令人思接千载,心生遐想。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③。

  “一去不复返”,令人深感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这里又出现一个“空”字,前面的“空余”的“空”写的是黄鹤楼,此处的“空悠悠”的“空”写的是白云,黄鹤楼与白云相映,更突出“空”的意境。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怎不令人生发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无限感慨!

  写律诗要避重字,但“黄鹤”二字却三次出现,“空”字两次出现,实为罕见,此乃以立意为要而不拘律诗的常规,是此诗重复用字的奇处、妙处。

  晴川历历汉阳树④,芳草萋萋鹦鹉洲⑤。

  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

  日暮乡关⑥何处是?烟波江上⑦使人愁。

  “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复归于渺然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尾联点题,由上联的转写实景而引出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愁绪。

  〔注释〕

  ①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崔颢(?—754),汴州(现在河南省开封市)人,唐代诗人。颢,念hào。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蛇山的黄鹄矶头。②〔昔人〕古人,从前的人。传说仙人曾骑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