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欧洲中……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22:55:06
为什么欧洲中世纪时教权会比王权高?为何会那么大呢?
请简洁回答,谢谢。

从丕平献土开始,西方神权日益强大,刚开始是教皇要发誓忠于国王,国王要发誓保卫教皇,且国王和教皇相互认可,教皇给国王加冕,国王承认教皇,两者相互制约.但十一世纪是,有一个教皇未经当时国王亨利的认可就自立为教皇,国王因此讨伐教皇.但最终由于宗教地主过多,从而国王失败,向教皇道歉(为此,这位亨利国王在雪地里站拉整整三天).后来好象是爆发拉一场宗教冲突(新教跟天主教),大部分欧洲国王站在新教的一边,只有少部分(如西班牙国王)支持天主教.最终,教皇的神权被削弱.

西欧中世纪,在教权与君权争夺最高领导权和充当世界霸主的斗争中,教权摆脱其不利的地位是从11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发生这一改变的深层次原因当然是天主教会在王权的阴影下不断扩大统治范围,使西欧天主教化,并逐步获取天主教世界管理权的结果;其直接原因则是教会改革运动克吕尼运动深入发展的结果。克吕尼运动肇端于10世纪的克吕尼修道院,到11世纪下半叶逐成燎原之势,其核心人物是格利哥里七世,其骨干有利奥九世、尼古拉二世、亚历山大二世、乌尔班二世以及枢机主教达米安、胡培尔特等人。利奥九世任职期间,全面推动改革事宜,主要内容是杜绝神职交易和教士结婚。尼古拉二世上台后,于1059年颁布了著名的《教皇选举条例》。确立了选举教皇的新办法,其主要目的在于排斥外部势力对教皇选举的干涉,摆脱世俗君主对教皇废立的控制。条例规定:“罗马教皇逝世后,首先由枢机主教慎重推选一人,然后召集其他枢机主教对候选人加以批准,最后由其他教士和教友对新选举表示赞成”[8],这一原则的确立和实施,提高了教会的自主权和教皇的权威。

克吕尼运动为代表的教会改革运动到11世纪下半叶取得了极为重要的成果。在主教职权的斗争中,教权从君权手中赢得了来之不易的胜利,拥有圣职任命的发言权,从而使神职人员(主教、大主教、修道院长)与世俗贵族相分离,杜绝了圣职买卖的弊端,通过斗争的胜利,教权愈益强化,达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度,教权至上说由神学理论变成了社会的政治实践,教皇成了居于西欧诸王之上的主宰教权与君权的强势人物,西欧各国一切重大事务都必须得到教皇的同意。13世纪初,教皇英诺森三世动员欧洲各国教会法学家帮助确立“教权至上的地位”。他说:“教皇和国王,犹如太阳和月亮,月亮从太阳获得光辉,国王从教皇手中获得权力。”还说:王公选举皇帝的权力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