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和瓷器有什么区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1:46:29

一、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二、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问,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三、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上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四、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五、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

简单的说,瓷器比陶器更高级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会烧制陶器作为盛物的器皿,但真正瓷器的出现还要追溯到汉代

瓷器与陶器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

第一,胎土不同。陶器几乎任何泥土都可以烧制,而瓷器必须是含有瓷石的泥土方可烧制。瓷石是高岭土、长石、石英的混合物;

第二,烧成温度不同。陶器在700-850度之间烧成,瓷器一般在1200-1400之间烧成;

第三,吸水率不同。陶器具备吸水率,一般在3%以上。瓷器基本不吸水,大多吸水率低于1%。

第四,表面观感不同。早期陶器大多不施釉,表面采用磨光或拍平处理,后期陶器也施釉,陶器的釉属于低温釉。瓷器都必须施釉,釉层光滑、玻璃感强。

最简单的判别方法:将一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