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求焦距的题目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21:47:22
用一个直径为10厘米的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10厘米处放一个垂直与主轴的光屏,在此屏上呈现一块直径为2.5厘米的光斑.则该透镜的焦距是多少?
请写出每一步的具体原理.

如果可以画一个图就很好理解了,其实可以回归到一个数学里面的三角形求解问题。
2.5/2=1.25、10/2=5
设焦距为X,1.25/5=(X-10)/10,得X=10.25。

1、光屏在焦距内
设焦距为X,10/2.5=10/(x-10)
解得x=40/3=13.33333
2、光屏在焦距外
设焦距为x
10/2.5=x/(10-x)
解得x=8

上面的仁兄太粗心了。应该是这样:

1、光屏在焦距内
设焦距为X,10/2.5=10/(x-10)
解得x=40/3=13.33333
2、光屏在焦距外
设焦距为x
10/2.5=x/(10-x)
解得x=8

要详细的解答,可以找我:QQ287999584

以上同仁拉掉了一种情况
1、光屏在焦距内
设焦距为X,10/2.5=(x-10)/10
解得x=12.5
2、光屏在焦距外
设焦距为x
10/2.5=x/(10-x)
解得x=8

2.5/2=1.25、10/2=5
设焦距为X,1.25/5=(X-10)/10,得X=10.25。

物理学的一个部门。光学的任务是研究光的本性,光的辐射、传播和接收的规律;光和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如物质对光的吸收、散射、光的机械作用和光的热、电、化学、生理效应等)以及光学在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应用。17世纪末,牛顿倡立“光的微粒说”。当时,他用微粒说解释观察到的许多光学现象,如光的直线性传播,反射与折射等,后经证明微粒说并不正确。1678年惠更斯创建了“光的波动说”。波动说历时一世纪以上,都不被人们所重视,完全是人们受了牛顿在学术上威望的影响所致。当时的波动说,只知道光线会在遇到棱角之处发生弯曲,衍射作用的发现尚在其后。1801年杨格就光的另一现象(干涉)作实验(详见词条:杨氏干涉实验)。他让光源S的光照亮一个狭长的缝隙S1,这个狭缝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细长的光源